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豫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豫园

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位于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厢的东北。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是当时的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以“愉悦老亲”为名,为其父养老建造的。因“愉”与“豫”两字相通,故云“豫园”。此园建成后曾几经沧桑,从园的创建到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竣工,先后就用了18年。17世纪中叶,由于潘氏后裔衰落,豫园渐行荒废。到明代末年,已几易其主。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当地一些人士集资购得其一部分,重新修箿后划归城隍庙,称西园。道光年间,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豫园又和其旁的内园(东园)一起,被各同行业公所接手分管。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时,英军一度侵入上海,占踞城隍庙五日,使得豫园遭受了一次破坏。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小刀会武装起义时,将指挥部设在园中的点春堂,故待其撤离后,园景再次遭到践踏。尤其是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的幌子下,英法联军又侵入城隍庙,烧杀抢掠,使豫园受到空前的破坏。到解放前夕,园已荒芜不堪,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从1956年起,重新整修此园,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园初建时,占地约70亩,现已恢复了园景30余亩。分为六个景区:即大假山区、鱼乐榭区、点春堂区、玉华堂、会景楼区,内园区及园外的荷花池一带景区等。入园不远,即为层峦叠嶂,涧壑深邃的大假山,其出自400余年前的江南叠山名家张南阳之手,系由武康黄石叠成。假山虽仅10余米高,望去却有高山磅礴之势。大假山东麓的“萃秀堂”,是此山区的主要建筑物,由此绕花廊入山路,有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鱼乐榭景区里,曲槛临波,饵鱼其下,溪流蜿蜒。花墙隔水而立,墙上嵌花窗,下辟半圆洞,清澈的溪水穿洞而过,不见尽头,予人以绵延无尽的感觉。点春堂景区内,园亭轩敞,花木荫翳,泉水萦回。东面“快楼”下的两洞,重修于清同治年间,据说原洞是仿名手常州人戈良裕以铁钩为梁的技法建制的。重修时,因无人娴熟此法,只好用条石为顶。快楼右侧为奇峰突兀的抱云岩。这一景区还包括和响堂、藏宝楼、小戏台等,与点春楼同处于一条线上。玉华堂、会景楼是1959年后改建起来的新景区。其中玉华堂前的玲珑玉石(又称玉玲珑),名驰申江。据说此石立于万历十八年,原是乌泥泾朱氏园中之物,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故被赠置豫园,受到特别的珍视。内园本自成体系,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现已归属豫园,构成一个景区。其占地虽仅2亩(约1333平方米),却楼、台、亭、轩、厅、堂、室、观、山、石、池、沼俱全。装饰华丽的“晴雪堂”为该园的主要建筑物。堂东的小庭院由溪流、廊、亭、花墙组成,颇具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园外另一个景区,就是荷花池、湖心亭和九曲桥。这里本为豫园的中心,据潘允端《豫园记》云:“池心有岛横峙,有亭曰‘袅佚’。”《四库全书》的编纂人之一陆锡熊,称湖心亭“宏敞而清旷,实能罗全园之景。”而今景物虽故,却无法与修复后的豫园再合为一体。豫园的龙墙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原来共有四条龙墙,一条在大假山畔展躯休憩,一条在点春堂西墙上戏耍金蟾,还有两条在原点春堂前门进口处争夺宝珠。除此而外,在内园还有一垛龙墙。我国古代园林的花墙上多饰有云朵等图案装饰,但是无论什么图案,都不能是龙,因为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绝不能随便地用作寻常饰物,倘有人违背了此例,即会招致杀身之祸。直到清末,这个惯例才被打破。当时上海租界里有些洋人或买办,在私人花园里修造了几条龙墙,打破了龙的尊严却无人敢干涉,商人们便纷纷起而效之,开始在会馆公所里建筑龙墙。当然,为了避去五爪金龙(古代皇帝的象征)之嫌,不惹麻烦,这些龙墙上的龙只塑三、四个爪。豫园的龙墙即如此。豫园风貌典雅,景致纷繁,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万花楼、全景楼、卷雨楼、荷花池、九曲桥等30余处胜景争奇斗艳,妙趣横生,颇耐人赏味,是我国江南园林中的瑰宝。1982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

豫园是上海市区惟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77年 (万历五年)又加扩充, 规模宏伟, 被誉为“东南名园冠”。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建造此园是为“愉悦老亲”,故名豫园。上海解放后国家加以全面修葺, 1987年重建东部,恢复百余年前故景风姿,新旧诸景相映互彰,融为一体,古园更臻完美,实为游乐观瞻之极佳去处。
现占地30余亩, 全园集江南园林之胜, 有萃秀堂、仰山堂、 三穗堂、 玉华堂、 点春堂、 万花楼、 会景楼、 快楼、 鱼乐榭、 大假山等40多处胜景。 其中点春堂为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指挥部。“玉华堂”前的 “玉玲珑”假山石是与苏州留园的 “瑞云峰”、杭州花圃的 “皱云峰”齐名的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
豫园新开设了一个藏有千奇石雕的展馆——石头城,其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该馆规模之大,奇石之多, 为世人罕见。
地址: 南市区福佑路豫园管委会办公室 邮编: 200010
电话: 86-21-63283251 63260830

092 豫园

在上海市南市区城隍庙内,江南名园之一。明嘉庆三十八年(1559)兴建。原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私人花园,取名豫园为“豫悦老亲”之意。园内建筑有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万花楼等,布局奇特。五条龙墙将全园分为七大景区,各具特色。亭台楼阁,曲折回廊将各建筑物连成一体。大假山以五康石堆成,玉玲珑是宋代花石纲遗物。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保存着一些历史文物。

豫园

在上海南市,明嘉靖年间兴建,后陆续扩充至七十余亩,为江南名园之一。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明末园荒废,清乾隆年间重建,一度改名西园。进园西部有三穗堂、堂北临池是仰山堂和卷雨楼,飞檐翘角,形体灵巧。池北即是南山,以武康石堆成,重峦叠嶂,有大山气派,沿磴道纡回至主峰,可登望江亭。山之北有萃秀堂。沿水池东渐入佳境曲廊北行达鱼乐榭,入北部景区。自榭东望,亭榭精巧,溪涧幽深,花墙起伏。循复廊入万花楼,临溪有月台。溪流仿佛从南山经鱼乐榭流来。从万花楼庭院可进入东部景区,建筑物呈南北纵向展开,有煦堂、打唱台、藏宝楼和点春堂。点春堂为五间厅堂,宏丽轩昂,曾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园南部是玉华堂、得月楼、绿杨春榭,会景堂及九狮轩等建筑。玉华堂前的湖石峰玉玲珑最负盛名,当年为被时人评为石品之甲,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现在园门外还有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原是豫园中心的胜景。

豫园

豫园Yuyuan

古代著名园林。位于今上海市东南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完成。占地70余亩,为当时名园之一。豫园有“豫悦老亲”之意。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西部以山为主,自三穗堂经“渐入佳景”起,至后部大假山达高潮。黄石假山为明代叠石家张南阳之佳作,以武康石堆成,洞壑幽谷,情景逼真。为现存最大的黄石山。东部以点春堂中心建筑群为主,而以山池为辅。中部以水为主,空间开朗豁达,以求达到整体结构上的疏密有致的节奏感。从鱼乐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且多庭院小景,耐人玩味无穷。中部水池上设的九曲桥,低凌水面,为青石小桥,平添无数情致。

豫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方浜中路。园主潘允端,明代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为“豫(愉)悦老亲”(其父名潘恩)而建此园林,故名豫园。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建,万历五年(1577)后陆续拓地七十余亩而成。时人称“奇秀甲江南”,“东南各园冠”。园内建亭台楼阁30余处,除点春堂(上海小刀会起义指挥所旧址)外,主要有玉华、会景、乐寿、容与诸堂,醉月、徵阳、颐晚留影、含碧、凫佚诸亭,鱼乐轩、快楼、介阁、五茵阁等。山石、溪流等也颇具特色:大假山,为累石名家张南阳杰作,江南园林假山大手笔,现存明代黄石假山瑰宝;玉玲珑,系宋代花石纲遗物,是具有皱、漏、透、瘦之美的立峰,属典型的太湖石,“孔孔烟出”、“孔孔泉流”,可与秋霞圃的三星石、古猗园的五老峰、汇龙潭的翥云峰相媲美;全园有五条龙墙,形神各异;砖雕泥塑《连中三元》、《梅妻鹤子》等,造型别致生动,工艺精湛。东南隅有内园,原名东园,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有观涛楼、延清楼、不系舟、还云楼、耸翠亭及曲廊等建筑,中间洞壑、山石、池沼,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前的荷花池、九曲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的湖心亭,原为豫园的中心。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豫园迭遭英军、洋枪队、日军的惨重破坏。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拨巨款修复,1961年9月豫园恢复开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豫园重建青石环龙桥、积玉水廊、浣云假山,以及内园古戏台。豫园文物藏品极丰,有“珍宝甲东南”之誉。明清红木家具、明至当代名家书画作品,皆以千数;元代铁狮及明清石雕、砖雕、瓷器等精品,数目亦甚可观。为此,豫园在紧靠它的东南部兴建了一座仿明清建筑的四层文物楼。园外为豫园旅游商城,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耸立着上海最大的仿明清建筑商业楼群,有悦宾楼、景容楼、天裕楼、华宝楼、和丰楼等,飞檐翘角,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俗风情。入夜,楼群全由略呈黄色的灯带勾勒出飞檐、瓦脊、宝顶、斗栱、栏杆,加之楼宇前的大红灯、苏式灯的点缀,淳厚的江南都市风情中,洋溢着繁华的现代气息。豫园自1961年恢复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上亿人次。美、德总统,英国女王,法、澳总理,日本首相,欧洲议会议长等外国总理级以上贵宾慕名前来观光者达百余批,无不交口赞誉。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豫园建园440周年亲笔题词:“海上名园”。

豫园

位于上海南市旧城厢东北。建于1559—1577年。占地70余亩,为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内有5条龙墙将30多处亭、台、楼、阁分隔成7个景区,各具特色。东北角的点春堂,曾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

豫园

位于上海市区旧城厢东北。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恩、潘允瑞的私人花园。始建于明嘉靖38年(1559年)。后几经毁废,1956年整修,恢复园景30余亩。园内有假山、游廊、溪流,庭院小景很多,耐人寻味,主要建筑有三穗堂、望江亭、万花楼、点春堂、玉玲珑等。点春堂为豫园中心建筑,上海小刀会起义时,在此设立公署。玉玲珑是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传说是宋徽宗搜罗的花石纲遗物。园内建筑浑然一体,极具我国造园艺术之特色。

豫园

位于上海市区豫园路。“豫”与“愉”同义。乃明代曾任过四川布政使的上海人泮元端,为“愉悦老亲”,于嘉靖38年 (公元1559年) 至万历5年 (公元1577年) 建造,占地5公顷。系江南名园之一。至清乾隆25年 (公元1760年) 泮家衰落,豫园荒芜,当地绅士集资购得,重新修缮,并入邑庙,遂改名西园。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军三次进园屯兵,园林景物遭到严重破坏,景物古迹渐被湮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1956年开始修缮,面积2公顷余。有厅堂楼阁仰山堂,三穗堂、点春堂、得月楼、万花楼、快楼、会景楼、鱼乐榭、雨宜轩等。园中大假山以武康黄石堆成,重峦迭嶂,气势雄伟,洞壑幽谷,情景逼真。万花楼到鱼乐榭一带,有游廊、山石、溪流,且多庭院小景,令人悦目赏心。玉华堂正前有石峰三座,中间一座是玉玲珑,相传是宋代花石纲遗物。东北角的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

豫园

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上海市东南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至万历五年 (1577) 完成,占地5公顷,为当时江南名园之一。园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侍奉其父,取 “豫悦老亲”之意,故名。后几经兴废,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当地士绅、富商集资购得是园东北一部分,重修后易名 “西园”; 当时该园前面已在清康熙四十八年 (1209) 筑有 “内园”,亦称 “东园”。今之豫园将内园併入西园,共占地2公顷。大体分三大部: 西部以山为主,自三穗堂经 “渐入佳景” 起至后部大假山达高潮。三穗堂宏伟高敞,装饰华丽,仰山堂曲栏回廊,别具特色。黄石假山为明代张南阳之佳作。石蹬道盘曲,泉流入峡,宏伟壮观,为江南现存最大黄石山。东部以点春堂 (小刀会起义军曾在此设公署) 为中心建筑群为主,山池为辅。东园墙随山势起伏,亭阁高低错落,使园内视线与墙外市区隔离;堂东的快楼倚墙叠山而筑,玲珑秀丽可登楼西眺全园景色。中部以水为中心,空间开朗豁达; 得月楼东,有太湖石一方,高约三丈,布满孔洞,具有玲珑剔透之美,故名 “玉玲珑”,相传为宋花石纲遗物。东南隅的 “东园”,与东北隅 “西园” 相呼应,是一保存较好的小型园林。豫园以清幽典雅,玲珑秀丽见长,有 “奇秀甲于东南” 之称。

豫园

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上海市东南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至万历五年 (1577)完成,占地5公顷,为当时江南名园之一。园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侍奉其父,取 “豫悦老亲”之意,故名。后几经兴废,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当地士绅、富商集资购得该园东北一部分,重修后易名 “西园”; 当时该园前面已在清康熙四十八年 (1209)筑有 “内园”,亦称 “东园”。今之豫园将内园并入西园,共占地2公顷。大体分三大部:西部以山为主,自三穗堂经 “渐入佳景”起至后部大假山达高潮。三穗堂宏伟高敞,装饰华丽,仰山堂曲栏回廊,别具特色。黄石假山为明代张南阳之佳作。石蹬道盘曲,泉流入峡,宏伟壮观,为江南现存最大黄石山。东部以点春堂 (小刀会起义军曾在此设公署)为中心建筑群为主,山池为辅。东园墙随山势起伏,亭阁高低错落,使园内视线与墙外市区隔离;堂东的快楼倚墙叠山而筑,玲珑秀丽可登楼西眺全园景色。中部以水为中心,空间开朗豁达;得月楼东,有太湖石一方,高约三丈,布满孔洞,具有玲珑剔透之美,故名 “玉玲珑”,相传为宋花石纲遗物。东南隅的 “东园”,与东北隅 “西园”相呼应,是一保存较好的小型园林。豫园以清幽典雅,玲珑秀丽见长,有 “奇秀甲于东南”之称。

豫园

古典园林。位于上海市区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占地4.7 hm2。原为明代潘允端以“豫悦老亲”为其父养老建造的私家园林,故名豫园,后几易其主,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划归城隍庙。现豫园占地2 hm2。进正门迎面是三穗堂,其后为仰山堂、卷雨楼,东面有万花楼、点春堂,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曾在此设点春堂公馆。出点春堂门楼是玉玲珑景区和内园。

豫园

又名老城隍庙,在上海市南市区北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始建,万历五年(1577年)扩充至4.7万平方米。原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私人花园,为其父潘恩所筑,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布局设计和堆叠的假山均系当时叠山高手张南阳所为。园内有点春堂、大假山、三穗堂、仰山堂、翠秀堂、玉玲珑、快楼、湖心亭、九曲桥等亭台楼阁30多处,具有明清南方园林艺术风格,成为江南名园。1853年小刀会起义曾以点春堂为指挥所。1956年进行修复,园景占地2万平方米。现为繁华商场,尤以小商品、土特产品、风味食品和名特商店最具特色,成为著名游览地和购物场所。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