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山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2 中山陵

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26年1月兴建,1929年春建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移此安葬。陵园面积4.5万亩,建筑由南向北有牌坊、墓道、陵门、祭堂和墓室等,有石阶392级相连。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祭堂为仿古宫殿式建筑,内有孙中山石雕全身坐像,四周有浮雕及《建国大纲》全文。最后是墓室,中央安放孙中山灵柩,棺上有孙中山大理石卧像。


340 中山陵

见07112条。

中山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钟山景区中部,钟山第二峰南坡,为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遵照其安葬于钟山的遗愿,遗体于1929年6月1日由北京碧云寺运抵南京,安葬于现址。陵墓于1926年1月动工建造,1929年春建成,系我国著名建筑师吕颜直设计。坐北朝南,呈自由钟式,依山而建,后拥青山,前列翠峦,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令人有崇高仰止之感。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门、祭堂、墓室、碑亭等,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整个陵园面积3千多公顷。墓室海拔高度158米左右,自墓道进口处至墓室,平面距离约700余米。墓道长480米,宽40米。陵墓正门作拱形,门上镌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进门为碑亭,中立“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石碑,高9米。从陵墓入口处到达祭堂有花岗石石阶八台,共392级,最后为仿宫殿式祭堂,开3个拱门,门楣上刻“民族、民权、民生”横额,门楣上端居中刻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作穹窿状,正中为孙中山大理石坐像,高5米。坐像四周刻孙中山革命故事浮雕,墙壁刻孙中山手书遗著《建国大纲》全文。堂后为墓室,墓门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墓室圆形,直径18米,高11米,顶为穹窿状,中央为大理石墓穴,直径4.33米,深5米,正中安放孙中山汉白玉卧像,卧像石座之下5米深处安放着孙中山的遗体。陵园附近还有孙中山纪念馆、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等纪念性建筑。

中山陵

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坡。1926年奠基,1929年建成。陵园由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组成,占地130公顷。布局严紧,规模宏大,造形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处理手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参见“旅游”中的“中山陵”。


中山陵

位于江苏南京钟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建于1926—1929年,占地二千多亩。背拥青嶂,面临平川,布局严整,气势磅礴。有牌坊、墓道、石门、碑亭和墓室,几乎都用花岗岩、大理石筑成,色调和谐,庄严肃穆。从陵墓进口的牌坊上到墓室,共8个平台,292级石阶,平面距离700米,高差70米。石级尽处,进入祭堂。后面是墓室,中央是长方形墓穴,下面安放着中山先生遗体,上面是大理石卧像。参见“工程技术”中的“中山陵”。

中山陵

位于江苏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9年建成,面积约8万平方米。陵墓坐北朝南,有石坊和一条长达375米的过道直达陵门、门上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4字。祭堂内有孙中山的大理石座像。墓室内安置着孙中山紫铜灵柩,上面置以大理石的孙中山卧像。陵园南面有孙中山的铜像,陵墓四周苍松翠柏,茂密苍翠,使陵墓更宏伟、肃穆。

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的陵园,位于南京市钟山第二峰茅山南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7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的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此安葬。陵墓傍山而筑,由南向北逐级升高。主要建筑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在一条中轴线上,取形似自由钟。墓室海拔164.7米,从牌坊到墓室700米,共有石阶392级。牌坊高12米,用福建花岗石建成,上携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二字。陵门作三拱形,门额镌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碑亭正中碑高9米,宽5米,碑上勒“中华民国十八年元月一日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祭堂为仿古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三座拱门。门楣上镌“民族”、“民权”、“民主”阳文篆字。正门双檐下刻“天地正气”直额。堂中供孙中山石雕全身坐象,高约5米,四周刻孙中山革命事迹浮雕6幅。祭堂四壁刻他的遗嘱《建国大纲》。墓室覆釜形,正中是圆形大理圹,石圹直径5.33米,深1.7米,中间是长方形墓穴。棺上镌有孙中山长眠卧像。灵柩在卧像下5米半左右,用水泥浇死。陵园总面积45000亩,前临开阔平原,背靠巍峨山峰,布局严谨,气象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26年1月兴建,1929年春建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此安葬。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西毗明孝陵,东邻谷岩寺。陵园的总面积3000公顷,其中林木面积2130公顷,苍松翠柏,漫山碧绿。陵基呈木铎式 (或说 “钟形”); 依山而筑,由南往北逐级升高,在长达70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顺次为牌坊、基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及墓室等建筑。墓室海拨158米,从基道入口至墓室距离700多米,共有石阶392级。大片绿化及大面积花岗岩石级,将各孤立的单体建筑联成宏伟壮观的建筑整体。主要建筑物祭堂雄踞后部高地,与南端墓道口两者高差达70米之多。祭堂采用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平面近方形,出四角室,墙身全部白石砌筑,上冠重檐歇山蓝琉璃瓦顶。造型庄严稳重,色彩纯朴谐调,装饰简洁大方。祭堂内立有黑色花岗石圆柱12根,四周护壁用黑色大理石镶砌,中央偏北处有孙中山大理石坐像一尊,气势宁静肃穆。堂后是一直径约16米的圆形墓室。地面中部建有大理石圆穴,穴内石棺座上安置大理石的孙中山卧像。陵墓附近有音乐台、光华亭、水榭等辅助建筑。中山陵前临开阔平原、背靠巍峨山峰,布局严整,气象雄伟,富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26年1月兴建,1929年春建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此安葬。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西毗明孝陵,东邻谷岩寺。陵园的总面积3000公顷,其中林木面积2130公顷,苍松翠柏,漫山碧绿。陵基呈木铎式 (或说 “钟形”); 依山而筑,由南往北逐级升高,在长达70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顺次为牌坊、基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及墓室等建筑。墓室海拔158米,从基道入口至墓室距离700多米,共有石阶392级。大片绿化及大面积花岗岩石级,将各孤立的单体建筑联成宏伟壮观的建筑整体。主要建筑物祭堂雄踞后部高地,与南端墓道口两者高差达70米之多。祭堂采用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平面近方形,出四角室,墙身全部白石砌筑,上冠重檐歇山蓝琉璃瓦顶。造型庄严稳重,色彩纯朴谐调,装饰简洁大方。祭堂内立有黑色花岗石圆柱12根,四周护壁用黑色大理石镶砌,中央偏北处有孙中山大理石坐像一尊,气势宁静肃穆。堂后是一直径约16米的圆形墓室。地面中部建有大理石圆穴,穴内石棺座上安置大理石的孙中山卧像。陵墓附近有音乐台、光华亭、水榭等辅助建筑。中山陵前临开阔平原、背靠巍峨山峰,布局严整,气象雄伟,富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中山陵

孙中山陵墓。位于南京市区东部紫金山(钟山)中部的小茅山南坡。陵园主要建筑有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占地约130hm2。墓室海拔158m,为长方形墓穴。牌坊至墓室,经过392级石阶、8个平台,距离700m,高差70m。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祭堂正中安放高4.6m用汉白玉雕塑的孙中山全身坐像。陵园总面积约3000hm2,其中森林面积约2130hm2。总体规划吸取了中国古代陵墓布局的特点,采用轴对称的平面。甬道长375 m,宽40 m,高差70m。陵墓的单体建筑造型基本采用传统帝王陵寝的形式,用蓝色琉璃瓦屋顶,花岗石墙身。主体建筑祭堂将方形平面的四角突出,形成四个耳室,祭堂内部以黑色花岗石立柱和黑色大理石护墙衬托中间孙中山的汉白玉石坐像。陵墓于1926年1月筹建,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遗体由北京碧云寺运抵南京中山陵安葬。

中山陵

孙中山的陵墓。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第二峰南麓。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中山陵于1926年兴建,1929年建成。同年6月,孙中山遗体由北京运此安葬。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依次有石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和墓室。陵墓前广场上置立有一座孙中山铜像,牌坊上刻“博爱”二字,陵门门额刻“天下为公”四字,均为孙中山手书。从陵门到达祭堂共有392级花岗石砌筑的石阶。祭堂正中置孙中山坐立白色大理石雕像,像座四周刻有生平事迹的浮雕,四壁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墓室为球形结构,正中安置有灵柩及孙中山大理石卧像。整个陵墓布局严谨,气势宏伟,满山松柏,四季苍翠,更显庄严肃穆。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