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举案齐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举案齐眉即《孟光举案》别称。 举案齐眉东汉逸士梁鸿和孟光相敬如宾的故事。梁鸿,东汉平陵(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字伯鸾。年幼时父母双亡,靠给富人放猪赚钱度日。但他好读书,有气节。在青年时,就已经很有学问了。由于家贫,他三十岁左右才与同乡孟光成婚。孟光体胖貌丑肤黑,虽已三十岁,还打扮得妖里妖气,以此想博得梁鸿的喜欢。梁鸿反而看她不像过日子的样子,婚后七日都未理睬她。孟光知道了梁鸿的心思,遂换上了布衣,别起头发,操持家务,很有条理。后来夫妇二人同到陕西霸陵山隐居了一个时期(今西安附近),又搬到苏州,借居在苏州文人皋伯通的庑下(西廊下房),给他家捣米。他们的生活虽然很差,可是梁鸿每天收工回家,孟光不但把饭菜做好,而且总是举案齐眉(案:古时盛食物的有脚的托盘),相敬如宾。皋伯通很钦佩梁鸿有气节,又见他们夫妇相敬相爱,更加尊重他,遂送给他一所房子,使他业余时间可以读书。据《苏州志》记载,今苏州闾门内的皋桥,即皋伯通故宅址。该典故最初是宣扬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之表现,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后引申为夫妻互敬。 举案齐眉封建社会妇女恪守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一。案本为古时用以进食的有短脚的木托盘,举案齐眉本意为端饭时把托盘举得和眉毛相齐,把这种行为规定为女性侍候丈夫吃饭的特有形态,女性侍候男性的行为规范。最早见于《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以后逐以“举案齐眉”为封建社会顺从、柔弱、贤淑的妇女形象的特写,并作为衡量女性是否贤淑的标准之一。宋周紫芝《竹坡诗话》:“内殊,贤而善事其夫,每举案齐眉,则相敬如宾”。 举案齐眉原指妻子敬爱丈夫。亦作“齐眉举案”,“举齐眉案”。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字伯鸾,隐居避患,“适吴,依大家皋伯通,为赁舂,每归,妻(名孟光)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常齐眉。”孟光是一个贤慧善良的好妻子,每当梁鸿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摆在托盘上,举约和自己的眉毛相齐的高度,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一同进餐。后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美满融洽的夫妻关系和比喻夫妻相敬相爱。对于“举案齐眉”这一成语,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封建社会提倡的男尊女卑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倡导“夫为妻纲”,夫在上,妻在下,这是不正常的夫妻关系,是我们现在所不应该提倡的。而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才是现代文明社会所应倡导的。 举案齐眉喻古时妻子对丈夫的尊敬。典出《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东汉逸士梁鸿“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梁鸿身遭困厄时,妻子孟光每送饭于他,恭敬地高举托盘,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后喻夫妻相敬如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