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拉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乌拉圭Uruguay拉丁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东岸。面积176215平方公里。人口296万(1987年)。白人占90%,印欧混血种人占8%。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多信天主教。首都蒙得维的亚。全国地势大部分平坦。北部有低山,西南部土地肥沃,东南部多斜坡草地,是优良牧场。温带气候。177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5年独立。农牧业国家,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工业有食品加工、羊毛加工、纺织、制革等。交通发达。近年旅游业发展较快。 乌拉圭面积18.69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93.05万,其中白人占90%,印欧混血种人占8%。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蒙得维的亚。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与乌拉圭河的东岸。北接巴西,西邻阿根廷,东南频大西洋。地势大部分平坦。南部为起伏的草原; 北部和东部有少数低山分布; 西南部土地肥沃; 东南部多斜坡草地,是优良牧场。大库奇利亚山脉由南向东北延伸至巴西边境,海拔450-600米。乌拉圭河为乌拉圭和阿根廷界河。内格罗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注入乌拉圭河,全长800多公里。属温带气候,平均气温7月约10℃,1月23.3℃。年平均降水量由南至北从95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 乌拉圭拉丁美洲国家。全称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1825年独立。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340km。面积176215km2,人口317.35万(1996)。首都蒙得维的亚。1988年2月3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为广大的丘陵区,海拔一般不超过600m;国土3面环水。拉普拉塔河岸线长约360km,乌拉圭河岸线长约432km。全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0~22℃,年均降水量1000~2000mm。为农牧业国家。经济发展主要靠羊毛和牛羊肉的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非传统产业和旅游业,取得显著成绩,经济获得持续发展。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20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00美元。1999年1月汇率:1美元=10.944乌拉圭比索(乌货币)。工业门类较少,主要是农牧产品加工,重工业基础薄弱。石油全部依赖进口。1998年石油进口额2.23亿美元。1996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可耕地和牧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其中85%为牧场。农牧业劳动力约占全国劳动力的15%。农作物以稻米为主,1997年产量为103万t。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肉类、羊毛、皮革等传统产品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2/3。1997年羊毛产量7.8万t,牛屠宰量178.3万头,牛存栏1058万头,羊存栏1824万只。旅游收入一直占外汇收入的第2、3位。1998年接待外国游客226万人次。运输以公路为主,约占全部货运量的80%以上。1998年公路总长8683km。其中混凝土路310km,柏油路3279km,油渣路1058km,加固路1058km。铁路总长3004km。其中只有342km的线路在营运。1992年货运量92.9万t。水运是重要的运输手段。内河航线1250km,年货运量191.5万t。海运不发达。蒙得维的亚港是全国最大港口,年吞吐量2074万t。有2家大的航空公司。首都的卡拉斯科机场是国内最大的机场。实行中、小学义务教育,大学和专科学校免收学费。文盲率为5%左右。有大学1所,学生约6万人;全国有中小学生60余万人,教师4.7万人。乌拉圭2002年人口338万。国庆日8月25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2.17亿美元。经济增长率1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78美元。通货膨胀率7.59%。失业率13.1%。2003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