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除害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除害说中国古代救荒政策思想之一。主张积极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包括抗洪水、干旱、霜冻、风雹灾害和除蝗、祛疫、伐蛟等,其中以除蝗议论较多。古人多认为蝗虫为神灵谴罚,非人力所能克。我国最早倡议除蝗的人,为十六国前秦苻坚时刘兰,当其讨而未能灭之时,仍不免有非人力所能除之想。倡议治蝗最力者,当推唐代姚崇。至明、清,治蝗思想逐渐完善。明朱熊说:“天灾不一,有可以用力者,有不可以用力者。凡水与霜非人力所能为;至于旱伤则有车戽之利,蝗蝻则有捕瘗之法。苟可以用力者,岂得坐视而不救哉?为守宰者,当速为方略以御之。”(《康济录》引)明徐光启对于除蝗的议论非常详尽,有一定科学价值。清陆世仪治蝗的根本思想,虽仍不能摆脱以祈神祐的观念,但其对于蝗害可除的肯定说法,则值得可取。他说:“火不厌盛,坎不厌多,令老壮妇孺,操响器,扬旗幡,噪呼驱扑,……所谓田祖有神,秉界炎火者也。则卷扫而瘗埋之。处处如此,即不能尽降,亦可以渐灭。”(《康济录》引)至于抗洪水、干旱、霜冻、风雹灾害及祛疫、伐蛟的思想,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始终没有得到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