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雾wu悬浮在贴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能使水平能见度减小到1千米以下。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以上、10千米以内时称轻雾。雾的下界是地表面,上界范围变化较大,低的不到1米,高的可达数百米以上。一般把高度不到2米的雾称为浅雾。 雾wu大气近地层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的大量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雾是近地气层中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面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积贮了大量热量,大气近地层中容纳的水蒸汽也多,夜里地面向空中散发热量,到了后半夜和清晨,地面温度已降低很多,使得接近地面的大气里的水蒸汽达到饱和并凝结成大量细小的水滴。在河边、湖上,雾常常又多又浓,这是由于那些地方潮湿多水,水在夜间冷却得较慢,水面上的空气也比较温暖,而陆地却冷却得较快,陆地上的空气也比较冷。水面上的暖空气上升,陆地上的冷空气流来填充。饱含水汽的暖空气遇到冷空气便立刻冷却,凝结出小水滴,降至地面附近。雾按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辐射雾、锋面雾和平流雾等几种。平常见到的雾,多为天晴风静的夜晚,地面散热降温,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称为辐射雾;冷、暖空气接触时,冷空气的前沿使暖空气冷却凝结成的雾称为锋面雾;暖湿空气流到冷的地面经冷却而凝结成的雾,称为平流雾。城市里尘埃特别多,夜里地面降温,大气近地层中的水蒸汽饱和时,便以尘埃为凝结核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因此,城市里雾也特别多。英国的伦敦既靠海,又有大量烟囱,空气中既饱含水汽,又有大量尘埃,因而是世界上著名的雾都。气象观测上,把能见度等于或大于1000米时的雾,称为轻雾;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的雾,称为雾。在气候严寒地区的冬季,当近地层气温降到远低于0℃时,还会出现由冰晶构成的冰雾。形成早雾的气候条件是夜晚晴朗无风,空气层稳定,故早雾多属于辐射雾。这恰是来日好天气的预兆,因此有早雾的天气一般是晴朗的好天,故有“清晨浓雾一日晴”之说。因为雾对交通航运有不利的影响,所以人们想出各种办法来消除浓雾,其中包括使用烟囱的除尘设备,减少城市的污染等。 雾wu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多在清晨发生。当空气的湿度较大,温度较低时,地面的上升气流比较弱,从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不能升到高空,聚集在地面附近,就形成了雾。一般早晨出现的雾,到太阳升起来以后,温度升高了,就会渐渐散去。也有的时候,雾会持续很长的时间。雾可保持空气中的湿度,但也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大雾里,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给车辆行驶、轮船航行和飞机起落造成了许多困难,会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雾Wu悬浮在贴地层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减小到1千米以下时。当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以上,10千米以内时称轻雾。雾层的上界变化很大,低者不到1米,高者可达数百米以上,一般把不高于2米的雾层称为浅雾。雾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近地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使水汽凝结的冷却过程。由于空气冷却的方式有多种,形成雾的类型、特点不尽相同。日常出现最多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形成的辐射雾,这种雾日出后因地面温度升高逐渐消散,多生成在秋、冬季节。此外还有平流雾、锋面雾、蒸发雾、上坡雾等。雾的存在减小了能见度,对交通运输、航空、航海都有重大影响。目前正根据雾形成的相反过程,从增高温度和减小空气湿度两个方面探讨雾消散的办法。 雾贴地面层空气中浮游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常呈乳白色,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观测上,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的雾,称为“轻雾”或“霭”;小于1000米时,称为“雾”。雾是气温低于露点时,空气中水汽冷却凝结而成。雾对交通航运不利。 雾fog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 km以下的称雾。能见距离在1~10 km的称轻雾。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再经冷却发生凝结。最常见的是辐射雾和平流雾。辐射雾是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层空气变冷而形成。多出现在高气压区的晴夜,它的出现常预示晴天。城市及工厂区,烟粒、尘埃多,凝结核充沛,极易形成浓雾。辐射雾是冬半年中国大陆上常见的雾。平流雾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形成的。海洋上暖而湿的空气流到冷的大陆上或冷的洋面上,均可形成平流雾。中国沿海春夏季多见,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雾的消散主要是当雾移至暖地表面气温升高后,空气脱离饱和状态,雾滴蒸发而消失。 雾wu境内分布差异大,局限性强。北部黄土高原区,除泾河河谷的彬县外,是雾日多的地方,年平均20天以上,长武县最多,达31.1天;平原一带雾日明显减少,多者不超过18天,多在10天左右。礼泉县最少,只有5.4天。平原一带的雾日分布呈中部少、南北多之势。夏季的雾日,除长武、彬县外,其余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一年四季中雾日最少的季节。各地雾日数以长武县为最多,达7.1天,而乾县只有0.2天,是最低值。平原一带的雾日数不超过2天,是境内少雾的地方。秋季雾日数,黄土高原区多数地方是一年中雾日最多的季节,而平原一带则多为次多季节,其值价于1天~14天之间。长武县雾日最多,达13.4天。礼泉县最少,只有1.1天。 雾大量微小水滴(冰晶)悬浮于近地面大气层,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 m为雾。能见度低于500 m为大雾,低于100 m为浓雾,低于50 m为重雾。能见度在1000~10000 m的为轻雾,10000m以上的为霭。雾滴半径多为2~15 μm,有的可达60 μm;浓度一般为雾滴1~100个/cm3,浓雾雾滴可达500个/cm3。辐射雾,厚度100~200 m,最薄2~3 m;平流雾,暖湿空气流到冷地面而成,厚达数百米;蒸发雾,多为海雾或水面雾;锋面雾,主要出现在暖锋前。 雾两幕话剧。1943年底那沙编剧,战士剧社首演。该剧揭露蒋管区的黑暗,反映特务对一位有进步思想的老教员及其女儿的迫害;父女被逼而斗争,最后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该剧在山东境内演出较为广泛,有一定影响,有多种油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