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1776—1834Ma’ersasi,T·R,Thomas Robert Malthus英国教会的僧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 马尔萨斯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1784年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大学毕业后,一度在家闲居。继又到剑桥大学继续学习研究。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在英国萨里郡的奥尔伯里教区任牧师。同年匿名发表著名的《人口原理》一书,一举成名。1799年,他到欧洲部分国家继续研究人口问题。1803年出版了《人口原理》第二版,对原来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改。马尔萨斯的主要著作还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尺度说明和例证》、《政治经济学定义》等。 马尔萨斯生活在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年代。工业革命一方面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广大劳动群众陷于失业和贫困的境地。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英国也出现了要求社会改革的思潮。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原理》来阐述他反对社会改革的理由。他认为,在社会发展中,人口的增长经常超过生活资料增加的趋势。人口是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以算术比率增加。自然规律要求这两个增加保持平衡,于是就出现了饥饿、战争和贫困等所谓积极抑制以及不正当行为的预防抑制。在《人口原理》第二版中,他又提出了道德抑制。即无力抚养子女者不要结婚或晚婚,作为预防抑制的补充。他反对社会改革和济贫法,认为这将助长人口增长,制造失业和贫困。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用抽象的人口规律来代替对特定生产方式人口规律的分析,用以掩盖资本主义失业和贫困的真正根源。 马尔萨斯继承和发展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庸俗成分,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购得的劳动量,而购得的劳动量等于生产这种商品实际使用的劳动量加预付资本的利润。这样,利润就不是在生产中产生,而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让渡利润”。这种利润只能靠只买不卖的消费者,如僧侣、地主、贵族、官吏等阶层购买实现。以此力图证明那些游手好闲的地主等寄生阶级是社会不可缺少的。 马尔萨斯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表,他的理论是站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当土地贵族阶级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发生分歧时,他又站在土地贵族立场反对资产阶级。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新的形式加以发挥。 马尔萨斯1766—1834Thomas Robert Malthus英国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出身土地贵族,曾任牧师、教授。最初因发表《人口论》著名。认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必然形成过剩的失业人口。减少人口使之与生活资料相适应的决定因素是贫困、饥饿、瘟疫、繁重劳动、战争等,也主张主动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口增殖。反对社会济贫事业。实质上把资本主义的一切罪恶归咎于所谓自然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后又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商品价值决定于该商品所能购买的劳动量,它等于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量加利润;利润来源于流通领域。要使商品能全部出售,利润得以实现,必须有僧侣地主阶级和官僚等的寄生性消费。为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利益辩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