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骆宾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骆宾基

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17年。原名张璞君。吉林珲春人。1936年,骆宾基由哈尔滨流亡至上海,并从此时开始学习文学创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骆宾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上海青年防护团,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春,骆宾基来到浙东地区茶场,创办农民夜校,并组织农民抗敌协会,从事抗敌活动。1939年,骆宾基来到绍兴,任《战旗》杂志主编,不久后又辗转于金华、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4年,骆宾基来到四川,在丰都适存女子学校任教。后因从事抗日宣传,而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后来被营救出狱。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骆宾基又回到久别的上海,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骆宾基曾先后担任山东省文教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等职。骆宾基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幼年》、《少年》、《姜步畏家史》(第一部《混沌》、第二部《氤氲》)等,中篇小说《吴非有》、《一个倔强的人》、《罪证》等,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年假》等等。骆宾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骆宾基1917~1994

现当代小说家。原名张璞君。祖籍山东平度,生于吉林珲春县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山东平度,1933年到济南上中学,次年去北大旁听。1936年流亡上海参加救亡运动,并开始创作。1937年写成处女作报告文学《大上海一日》,于茅盾主编的《呐喊》上发表。1938年在浙东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反映了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斗争生活。1940年后辗转于桂林、重庆等地,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这期间写了中篇小说《吴有非》、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第一、二部(即《幼年》、《少年》、《人与土地》),另写了悼念肖红的《肖红小传》和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等。其作多以抗击日寇的斗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为题材,艺术上构思精当,笔触细腻,能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并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解放后曾任山东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职,并写了短篇小说《山区收购站》等作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