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骆宾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骆宾王约640—约684唐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早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任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他因事被谪,去西域从军,故有多首咏西域的诗作。两三年后从边塞回内地,又入蜀从军,在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处供职。离川后,历任武功、明堂、长安三县主簿。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同年因故下狱。次年遇赦出狱,又从军幽燕。调露二年(680),贬授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睿宗光宅元年(684),随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不知所终。擅长七言歌行,五律也多佳作。原有集,已佚。后人有辑本。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较完善。两《唐书》有传。胡应麟有《补唐书骆侍御传》,陈熙晋有《续补唐书骆侍御传》。 055 骆宾王约626或627—684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曾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后随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武则天,并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作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自杀,或说被杀,或说隐逸山林,或说“亡命不知所之”。他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在当时就被称为绝唱。五律也多有佳作,感慨深微,流露不平之气。清人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 骆宾王626?—684?Luo Binwang唐文学家,婺州义乌人(今浙江)。少聪颖,7岁便能赋诗,曾任侍御史,武后时,常上书言事,得罪,贬为临海丞,世称骆临海。864年,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参与其谋,作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指斥武后罪状,传诵一时。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语,连武后读了也为之耸然动容,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失败后,他下落不明。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言歌行,富有才情,笔势纵放,《帝京篇》写京都宫殿的辉煌富丽,贵族生活的奢侈淫乐,在当时就有“绝唱”之誉。五律《在狱咏蝉》以蝉自喻,表达了内心的不平,笔调悲怆深沉,语言古朴简洁。有《骆临海集笺注》。 骆宾王约627—684以后Luobinwang初唐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初唐四杰”之一。七岁能诗, 有“神童”之称, 曾任奉礼郎, 武功、长安二县主簿,侍御史等职,因事被诬下狱。出狱后又为临海丞,世称骆临海,因悒郁不得志,弃官。睿宗光宅元年(684),李敬业起兵扬州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被任为艺文令,写下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李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骆宾王的诗以五言律诗为多,《在狱咏蝉》等为名作。但他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纵横奔放,富丽铺张,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如《帝京篇》、《畴昔篇》等均为名篇, 尤其是《帝京篇》,在当时已被称为绝唱。骆宾王的骈体文也相当出色,词采富赡, 清新俊逸, 抒情、叙事、议论, 均挥洒自如,《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为其代表作。其文集以清代陈熙晋的 《骆临海集笺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约626~684?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很小时就会写诗,时称“神童”。他7岁时写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流传至今。曾任武功县、长安县主簿、侍御史等职。多次上书议论朝政,被人诬陷下狱,贬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后来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加入进去并写了有名的《讨武曌檄》。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 骆宾王约626或627—684后唐文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侍御史、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撰《讨武氏檄》,连武则天读后也为之动容,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兵败后,下落不明,有伏诛、亡命、投水、为僧诸说。其诗整炼缜密,古朴简洁,名重一时,为“初唐四杰”之一。《帝京篇》有“绝唱”之誉,《在狱咏蝉》亦为代表作。原集已佚,后人辑有《骆临海集》。 骆宾王约626—684唐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因此下狱。获释后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后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所终。少负才名,为“初唐四杰”之一。在4人中其诗文最多。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用参差的句法,描写京都繁华,抨击统治者的豪奢,被当时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五绝之中也不乏佳作。代表作《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托物寄兴,是一首在初唐不多见的五律。又擅长骈文,写过著名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音节铿锵,有破竹之势。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后人传诵。清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10卷,颇为精审翔实。 骆宾王骆宾王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曾任临海丞。光宅元年(684),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被任为艺文令。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齐名,为“初唐四杰”。其诗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颇善骈文。所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才华清艳,词采富赡,气势充沛个中蕴有一股清新俊逸之气,充分体现了骆宾王的文学才能。据说武则天读此文,曾发出“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本》本传)的感叹。文集久已散佚。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较为完善。 骆宾王骆宾王?—公元68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青年时期,即以诗文著名,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并称为“四杰”,深得吏部尚书李敬玄的赏识。后因讥议武后(武则天),贬至安西都护府效力,曾往来于安西(今库车县)、温宿等地军营,又曾奉命至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办事,写有诗篇颇多,而且情调忧伤。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得以东归,被任为长安主簿。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因议论武后亲属专权,与李勣之孙李敬业等人同日贬官,他被贬为临海丞。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义军草写讨武檄文,兵败后被杀。 骆宾王?—684唐代著名文学家。浙江人。因讥议武后,贬至安西都护府效力。来往于安西(今库车)、温宿等地军营,又奉命至庭州(今吉木萨尔)办事,写有诗篇颇多。开耀元年(681)东归后,因写讨武檄文,兵败被杀。 骆宾王626~约684唐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武功、长安主簿,升侍御史。武后时,因上疏得罪,被贬为临海丞。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后,他曾作为记室积极参与,后兵败亡命,不知所终。有《骆临海集》传世。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五律和七言歌行见长。前者以《在狱咏蝉》为代表,“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诗中名句。全诗以蝉自况,托物寄怀,是一篇悲怆深沉的咏物杰作。后者以《帝京篇》为代表,描写长安的繁华富丽,抒发自己的牢骚愤慨,时人称为“绝唱”。另有骈文《讨武曌檄》颇为著名。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约640年生,684年去世。骆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他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当时即被誉为绝唱。他的五言律诗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骈文,清新俊逸,《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骆宾王集,明、清辑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清陈熙晋的《骆临海集笺注》最为完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