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帝内经太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帝内经太素

医经类著作。隋杨上善撰。三十卷,存二十三卷。约四十一万字。杨氏生卒不详。学识渊博,擅长训诂,精于医,大业年间(605—616) 任太医侍御,为整理注释 《内经》最早医家之一。将《素问》和《灵枢》 合纂为一书,重加编次注释,分为摄生、阴阳、人合 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和杂病等类。分类系统,注释精当,并对《内经》 中部分文字进行诠释和校勘。所引医籍多佚,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 《内经》原貌。有光绪 二十三年 (1897)通隐堂刻本,一九二四年兰陵堂刊本,一九八一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黄帝内经太素

医书名。《黄帝内经》的古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共30卷,现存23卷。本书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同时又以杨氏的注文多所阐发,并引录不少古典医著的佚文,对研究《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帝内经太素

三十卷。隋杨上善 (生卒年不详)撰。杨上善,约生于隋唐之际,通经史,尤擅老、庄之学,并精医学,曾于隋大业间任太医侍御,名望素著。杨上善将《素问》、《灵枢》全部拆散,再按性质重行分类编次,撰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此书宋代之后即已散佚,日本抄本存二十三卷,即今所见通行本。书中现存十九类内容,分别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每一大类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分类系统,纲目清楚,注释精当。作者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一分为二”这一术语。此书较客观地保留了《内经》、《灵枢》许多原貌,为后世研究、校注这两部医经提供了宝贵资料。有日本抄本,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通隐堂刻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