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江西境内多山,峰峦起伏,绵延不断,谷地丘陵甚广。农业生产既易受旱,又易遭山洪的冲击,鄱阳湖滨易涝问题时常发生。新中国成立前“靠天吃饭”, 农业生产水平极度低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着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 常抓不懈, 工程由小到大,投入由少到多。从50年代开始, 挖池圹, 筑堰坝,修水渠, 建圩堤, 接着在各河流中、下游先后兴建了一批灌溉农田0.66万~2万公顷的引水工程和机械排灌站, 并根据不同的山川走势, 兴建大型水库和340多座中小型水库。通过在易旱的丘陵山地营造蓄水工程, 在易涝的平原兴建排水工程, 并使之规模逐渐扩大, 功能逐渐增强, 效益逐渐提高, 从而建成了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为江西农业生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以后, 针对江西原有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有待开发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 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 搞好水土保持,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列为农村基础性工程建设, 抓紧不放,谱写了重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新篇章。一是,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 从多渠道增加资金和物资, 兴办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二是, 组织较大规模的劳动积累, 在每年冬季调集大批劳力, 实行有价协作, 合作治水, 并坚持把治水与治山保土结合起来, 在各河流的上、中游山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把造林绿化列为大力开发荒山的重点, 减少水土流失,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的大环境; 三是, 把改善生产条件的重点由建设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 加强对已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效益, 使基础设施工程的收益得以大幅度增长。通过上述几方面工作力度的加大, 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农业的抗灾能力。进入90年代以来, 全省农业投资逐年增加, 其中以水利投资增加额最大。水利设施以防洪排涝为重点, 还新建、加固和改造了47座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病险水库, 新增和改善了一批有效灌溉面积。与此同时, 改造低产田、治理水土流失亦取得重大进展。至1995年底, 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1.4%,旱涝保收面积达63.4%。全省提前实现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 使水土保持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