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改革开放初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要求“大力发展畜牧业, 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 对发展畜牧业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了 “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养牛、养羊, 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养牛、养羊” 的政策,把鼓励社员家庭养畜放在首位, 并鼓励农民养大牲畜,数量不限, 给了农民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饲养畜禽种类和数量的自主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 “屠宰税用于畜牧业生产” 的政策。1980年3月, 国务院批转的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报告》, 明确提出 “取消禁宰耕牛的政策”, 为发展商品牛生产提供了保障。随着这些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农民家庭饲养业发展很快。1984年出栏猪比 1983年增加215.71万头, 增长15.02%, 1985年又在1984年的基础上增加167.78万头, 增长7.9%, 生猪存栏、出栏、猪肉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 由多年处全国第三位而跃居第二位。养牛业也打破了从1971年以来, 连续12年徘徊的局面, 1984年存栏牛比1983年增加11.12万头, 增长3.5%, 1985年又在1984年的基础上增加14.49万头, 增长4.3%。家禽存笼由1978年的5 164万羽发展到1.35亿羽, 增长1.61倍; 蛋品产量由0.82亿千克增长到2.93亿千克, 增长2.57倍。蜂蜜产量由284万千克增加到5.11万千克, 增长79%。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