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藩之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藩之乱分类:【传统文化】 清初吴三桂等藩王叛乱。三藩,指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皆降清之明将。三藩割据势力扩张,同朝廷矛盾日益尖锐。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削藩,吴三桂趁机于十一月发动判乱,扯起“复明”旗号。次年,自称周王,叛军由云南进入湖南,攻陷四川。同一时期,耿精忠占广西、福建叛乱;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亦据广州反。川陕等省提督也拥兵响应。康熙帝决心平叛,部署兵力,重点打击吴三桂,其余则分化瓦解。历时八载,于康熙二十年(1681)全部平定。 清初汉族藩王叛清事件。“三藩”指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清初,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留镇云南; 尚可喜封平南王,留镇广东; 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爵,封靖南王,留镇福建。三藩各自割据一方,其中吴三桂最为功高权重,他控制云、贵地区,树立党羽,笼络旧部,自行任命官吏将领,清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其财政户部不得查核。康熙帝亲政后,一直把三藩视为心腹之患。康熙十二年 (1673),尚可喜上疏请求归老辽东,由其子尚之信袭王爵。康熙同意尚可喜撤藩,吴、耿二人也只得提出撤藩请求,以试探清廷态度,同时积极准备叛清。康熙认为,吴三桂蓄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多数朝臣惟恐撤藩生乱,顾虑重重。康熙不为所动,果断下令撤藩。撤藩令下,吴三桂首先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 (1674年1月) 发动叛乱,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吏,云贵总督甘文?自杀。吴三桂军迅速打到湖南,声势浩大。吴三桂自称周王,天下招讨都元帅。清廷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清寇大将军,统诸军南下,至荆州不敢渡江,与吴三桂军隔长江对峙。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叛清,占据广西、福建; 吴三桂党羽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杀清朝经略大臣莫洛,攻陷兰州; 尚之信据广州叛。吴三桂占领湖南后,没有挥军向北、向东发展。康熙一面稳定后方,一面采取“剿抚并用” 方针对付各路叛军,对吴三桂全力打击,对其他叛军则剿抚并用,分化瓦解。康熙十四年,王辅臣向清朝投降。清军攻入仙霞岭,耿精忠势穷乞降。不久,尚之信、孙延龄也先后降清。清军始集中兵力于湖南战场,对付吴三桂军。康熙十六年,74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同年,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继承帝位,改元洪化。清军乘机大举进攻,收复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处。康熙二十年 (1681),清军分路进入云南,年底攻破昆明,吴世?自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