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上梁

分类:【地域文化】

民间新建房屋上屋梁时的一种仪式。当四壁建成、房架竖起时,择吉日吉时举行。各地风俗不一,大部分地区选在正晌午时,一部分地方在日出之时,长岛县一些地方则必在大海涨潮的时刻。仪式的主要内容是由主持建筑的木匠师傅与瓦匠师傅拉脊

居民建筑风俗,流行于青海等藏族地区。即上中梁时所举行的仪式。当地人盖房,先要备木料,后立起屋架,待上中梁时要请卜师看吉日。是日,在院内煨桑,并在大梁中间挂上哈达,帖上红符和吉祥图,上书“扎西德勒”等吉祥语,待梁放上架后,要放鞭炮或朝天放枪,主人要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人财两旺。这时亲戚朋友纷纷恭贺,给主人家送馒头、酥油、茶叶等物品。主人要设宴招待。民间以为,中梁是房子的心脏,财神之居所,所以要隆重敬奉。

①白族隆重的建房仪式。上梁前的晚上,要举行两个较小仪式, 一是“拜鲁班”,祈求翌日上梁顺利;二是备肉饭茶酒、木马模型、木屑刨花等祭物,叫“送木器”。传说是给鲁班及其木工送饭。上梁当日,两层楼柱上贴满主人和客人的贺联。中堂前台阶上摆好拜梁供桌,供桌上专设有插满戥子、尺子、剪刀的谷斗,预示给主人带来称不完的金银、量不完的布、裁不完的衣服,八仙桌上敬献着主人家的茶酒馒头,木马上早已架好将要上房的绘有八卦、包着红绸的中梁。来贺宾客聚集房架四周,向中梁跪拜。选定的良辰一到,木匠师父怀抱公鸡口颂祷祠(有的说白语,有的说当地汉语), 自问自答: “鸡是什么鸡?鸡是凤凰鸡,头戴乌纱帽,身穿五色衣。今日你作开冠鸡,保佑竖房大吉利”。接着掐破鸡冠,“点血”于中梁, “血能避邪”,象征房有神佑。然后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命徒弟将中梁缓缓吊上房顶,并安上大梁。大师口颂: “梁梁梁,你是树中王,今日选择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中梁;右入榫吉祥如意,左入榫如意吉祥”。边指挥吊上圣水瓶拴于中梁正中,将四面小红旗分插梁两头。又高声念诵: “水是东海龙王水,左边绕龙头,右边绕龙尾。龙头龙尾一齐绕,引得东海龙王来。”颂词基本为传统词,但可依实际情况即兴创作, 可褒可贬。最后的高潮是大师把硬币和点红的馒头抛向东西南北四方,同时大声唱:“子孙大发旺,主人来亮财,打开宝藏库,遍地是金钱”,话音一落,把钱抛向四方,贺喜的男女老少齐去争抢。抢到手的预示自己赢得一份吉利而欢呼雀跃,笑声响彻四野,一派喜气洋洋。随后,宾客入席,饮酒猜拳,贺房鞭炮不绝于耳。②布依族立新房过程一种隆重仪式。即上梁时, 由木匠师傅唱立房上梁歌和抛撒梁粑等活动。布依族起新房,要选一棵笔直名树作屋梁,砍时木匠要唱《砍梁歌》。屋梁一般由岳父或郎舅组织十人左右乐队,吹着唢呐、长号,敲锣打鼓送来,上梁前先杀一只公鸡祭梁,木匠要唱《点梁歌》;接着木匠把十二个粑粑和盐茶、五谷、文房四宝、金银纸钱包放在大梁中心,以示祝福,要唱《富贵粑粑歌》;接着又将一匹红布缠在梁上,以示吉庆,木匠边缠边唱《挂梁红布歌》;接着抱一只公鸡站立梁上,以示吉祥,要唱《凤凰鸡歌》;然后一伙强壮青年在房顶上齐声高呼“起!”即将套在梁的两头的绳子往上拉, 木石二匠在两头边对唱《上大梁歌》边登上房顶向下面抛撒梁粑,让大家捡。梁粑是用糯米做成的圆形或方形糍粑。上梁毕,装好大门,新房即告落成,木匠高唱《开彩门歌》以示祝贺。此外,亲友则唱《送梁歌》、 《贺新房歌》等,非常热闹。③民居建筑风俗,流行于青海藏族地区。即盖房上中梁时所举行的仪式。屋架立好后,再上中梁,到时请卜师择吉日。是日,在院内煨桑,并在大梁中间挂上哈达,贴上红符和吉祥图,上书“扎西德勒”等吉祥语,然后把大梁放在屋架上,朝天放鞭炮或放枪,以示吉祥,主人向神佛叩头,保佑全家平安,人财两旺。之后,亲戚朋友纷纷向主人恭贺,敬献馒头、酥油、茶等物品。主人设宴招待。当地民间认为,中梁为房之心脏,财神之居所,故必须隆重敬奉。

土家族竖屋仪典。土家族古谚:“朝有社树,家有社木。”梁木即社木,崇高而神圣。上梁,为安祭世家百代社木,更庄严而隆重。梁木架置堂屋正中,掌墨师傅举行“祭梁”,在梁木中间,画上八卦木极图,图中央凿个洞眼,用红布包裹朱砂、银子、米粒、茶叶,嵌塞于洞眼中,贴上用红纸写有“紫微高照”的吊屏;梁木两端,各挂一部正腊两月为月大的历书及两双新筷子;顶梁的堂屋两根正柱,贴对联一副:“上梁正逢黄道日,立柱高照紫微星。”将梁木安祭后,掌墨木匠师傅以雄“遣煞”, 口将鸡冠咬破,念道: “此鸡不是平凡鸡,身穿五彩绫罗衣,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做遣煞鸡。”边念边将鸡血滴于梁木、正柱,然后,念升梁词,放鞭炮,将梁木缓升上屋梁。待梁木升登,掌墨木匠师傅手执直角尺,上系红彩,攀梯登上屋顶,边登边念架梁词;梁木架好,掌墨木匠师傅穿起主人备好的“踩梁鞋”,启步踩梁,边踩边念踩梁词;踩梁结束,则与上梁人在屋顶饮酒讲“盘梁词”,道溯梁木非寻常树木,其“生在昆仑山上,长在青龙头上;日月二公赐它生,九天甘霖育它长;枝叶盖过九重峰,根须牵满万道岗;朝有锦鸡来报晓,夜有朝阳金凤凰;乌鸦不敢头上叫,恶蛇不敢脚下藏;张古老打马云中过,看见这根椿木梁;鲁班寅时用斧砍,辰时下地用尺量;大尺量得九丈九,小尺量得十丈长;头筒修了金銮殿,二筒竖了宰相堂;只有三筒不短不长,主家拿作万代社木梁。”盘梁后,将五彩糯米糍粑撒向四面八方,让人们哄抢,以示金银满地,儿孙满堂;边洒粑粑,边将亲友馈赠的对联、匾额悬挂于堂中和堂门上方;最后,主家跪在梁木下,掌墨师傅向其摔两个“富贵粑粑”,其用衣袍接着,表示赐赠富贵双全。顿时,炮竹声声,响彻云霄,贺喜主家千载龙阁落成。

房屋建至顶端时,要用一根梁作为栋梁放上,木匠要祝赞房主“荣造大吉”,称“上梁”。由于人们多喜将栋梁染成红色,或披裹红布,或卷红纸,所以又有“上红梁”之说。栋梁多用质地较好的木料制作,如杉木等。樟树市山前乡还有“偷”梁的习俗,即房主在晚上悄悄地来到别人的营林中,选一根适合要求的树,砍倒后“偷”回家,但会在树蔸旁放一个包有钱的红包,然后有意地碰到看林人,看林人便会问他该不该罚,房主则连声说:“该罚(发)!该罚(发)!”现在则要依《森林法》行事。

上梁前,先要“起屋”,即木工在屋架构件全部完工后,便搬到新房地基上串边竖起来,又称“立柱”。起屋前一日,由泥匠在地基上按预定屋柱的间隔摆好磉墩,俗称“垫磉”。起屋这一天,既热闹又隆重。亲戚朋友都备礼来贺,加上帮工又多,每竖起一列,都要燃放鞭炮。到下午,不管起屋有没有结束,村里各户都送点心到工地上慰劳木工师傅或帮工人员。起屋结束后,前后堂柱上均要贴上大红喜联,前堂照坊上贴上用红纸写的“紫微高照”四个大字(现在,许多地方改写成“吉星高照”)。接着,是按择定的时辰,将主梁架到栋柱的榫口中,称为“上梁”。

民间对建房上梁极为重视,厅堂上梁礼仪,一般都十分隆重,需举行盛大的上梁典礼。首先要请地理先生选好吉日良时,到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峡江县,一般是备红包、礼屏、对联、喜炮、包子等礼品祝贺;永丰县则多送匾钟、座钟、红烛、鞭炮或肉食、米团、钱币等;在吉水县,如果是女婿建屋上梁,岳父要送座钟、座镜、包子等礼品。目前,还有送电视机、电扇、录音机等贵重礼品,以显耀亲朋的。房主这一天则要摆酒接待,宴请亲朋、工匠、帮工,并给匠人赏“红包”,喝“上梁酒”,永丰则称“扇架酒”。一般以木匠安首席、锯匠居下席的定例安排座次,称为“一木二泥三打石,锯匠斟酒不要齐”。

上梁时,要先“请梁”,将屋梁置放新屋中堂,点烛烧香,杀一只公鸡,放鞭炮,打锣鼓,全家人从长到幼结对跪拜,称“祭梁”、“拜梁”,这样,全家一直闹到深夜,夜里还另派人守梁,称“暖梁”。正梁一般只能在上梁之日完成并涂红,或用红布、红纸包裹,贴上“吉星高照”、“上梁大吉”、“万载兴荣”、“兰桂齐芳”、“万世荣昌”、“长发其祥”等吉利字样。弋阳县则是在屋脊中选用一个大梁,中间画太极图,一端写建造年月,另一端写建造者姓名。然后是“定梁”。峡江县是将装有金银首饰或银元的红布袋吊在梁上,再挂一只米筛和一面铜镜,象征千只眼、照妖镜,以驱赶鬼怪。安远县则只是挂上装有五谷的种子袋。峡江等县还有“游梁”的习俗,一般是在辰时(上午9点),在内亲中挑选两名强壮青年抬梁,绕村一周,沿途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吹唢呐,然后回到新屋址。

上梁吉时一到,就要燃放鞭炮,泥工、木匠、地理先生站在梁上高呼赞语,说吉利话,俗称“喝彩”:

伏以(鲁班徒弟名)!

手接东家一把壶,黄金万两靠得住,

上面造起龙凤狮子盖,下面造起莲花托酒盘。

茶要说个茶出处,酒要说个酒根苗。

茶叶出在深山崖洞中,水酒出在田里糯米香。

酒为何人造,杜康仙师造。

男人造酒不可先知,女人造酒不可先尝。

杜康杜康,寅时造酒,卯时就香。

我今将酒祭五方,

一祭个梁头,万里诸侯;

二祭个梁尾,添财带喜;

三祭个梁腰,玉带飘飘;

四祭个梁肚,金银满库;

五祭个中心太极图,太极畋上生彭子。

彭子寿高八百载,果老二万七千春。

天官赐福,荣华富贵。打封爆竹。

在阵阵喝彩和鞭炮声中,泥工、木工分立左右,用红布将新梁徐徐拉上屋顶再安放好。浮梁等县则是由地面扛上屋顶,而且梁中间或两端要系上亲戚送来的大红布,称为“披红”,两端要放置亲戚家送来的麻糍,称为“压梁”。而宜丰等县则是由父子俩将梁扛上屋顶,取“顶梁柱”之意。在作业的过程中,同时要喝彩,称“车梁彩”:

伏以!

手拿金锁软如棉,车起黄梁在半天,

往日黄梁马上生,今日黄梁来登仙。

伏以!

手执金鸡似凤凰,正梁登位正相当。

此木生在石仙山,四季开花万年长。

忠君保梁来登位,红花鲜血祭正梁,

蓝衣换得子孙多,世代儿孙皆贤良。

远看好像尚书府,近看就似状元堂。

自从我今祝赞后,荣华富贵比天堂。

每唱一句,下面的宾客要和一声“好”。安福县的木工泥工在上梁扇架时,相对站立屋顶,高声祝赞:

天开黄道大吉昌,此时扇架正相当,

左边扇起二龙戏珠,右边扇起双凤朝阳,

前面扇起八仙庆寿,后面扇起四时富强……

接着木工泥匠从梁上往下抛撒主人准备好的麻糍米?(俗说“撒富贵糍”),还要撒食米(俗称“富粮米”)、花生和瓜子(俗称“富蕃豆”、“富瓜子”),叫做“抛梁”。这时,围观的邻里喝彩抱接。新干县有“抛梁彩”和“抛布彩”两种喝彩。“抛梁彩”喝道:

伏以!

贺喜东家,先到吉水去买麦,后到赣州来买糖。

买了麦,买了糖,就进磨坊,做出糖子饼子抛栋梁。

一抛个东,贺喜东家出相公;

二抛个南,贺喜东家出状元;

三抛个西,贺喜东家穿朝衣;

四抛个北,贺喜东家坐衙门,掌管文武百官权。

天官赐福,百子千孙,荣华富贵。打封爆竹。

“抛布彩”喝道:

伏以!

手提色布软如棉,东家做屋用金钱,

高高兴兴来接布,生出个文武齐全好儿郎,

挣得个铜钱存满库。东家老板来接布,

子孙后代当博士,百子千孙。打一封爆竹。

片片喝彩声,渲染了一种喜庆欢乐的气氛。在场的人纷纷牵起衣襟来接,俗称“接丁进财”,接的人越多越好。峡江县在正梁安放后,要向在场的邻里散发包子,祈求家业像包子一样发达。

上梁扇架完后,宾客起立向房主唱“一栋新屋四角柘,橡皮水桁纵横架。屋檐滴水丁东响,风吹雨打也不怕”一类的赞歌贺喜。

木工做正梁时,不准妇女骑坐。上梁要择吉日。上梁前要祭梁,把中梁两头用土坯垫起,中间放上糯米饭、糕等,然后屋主放炮、焚香、叩头,并伴之过夜。青阳一带俗以雨天上梁为佳,有“雨滴万年”之谚。梁架上或直柱上要贴有“上梁欣逢黄道日,竖柱恰遇紫微星”之类的大红对联,“吉星高照”的横幅。

皖中一带,中梁中部包上由出嫁女儿送来的红布,先用四枚铜钱钉住红布四角,红布中心钉上形似孔雀开屏的中梁巴钩,巴钩系上一把筷子(意为“快生贵子”)。皖南旌德一带,梁架由未婚青年抬着游街,锣鼓喇叭随至宅基地。上梁仪式开始时,放鞭炮,屋主抛撒糖果、馒头、包子、粑粑和钱币等。木工师傅站在高吊架上,手持斧头指挥,由工匠师傅用布质的带子拴住中梁两端,在一片爆竹声中缓缓拎至架屋脊。皖北的太和县一带,建房上梁时,忌持伞的人经过,因为方言“伞”谐音“散”,不吉利。安庆一带,称第一根上屋的脊梁为“柁果”。上梁时,由木匠中掌线师傅领唱普遍流传的上梁歌,或称“视辞”、“喜活”。领唱一句,众人道一句“好!”原太平县(含黄山区)乡间上梁,分三个程序,一用酒敬梁,二用鸡血祭梁,三正式上梁,每个程序都有祝辞,其中,酒敬梁时有一段《祝辞》为:

伏以、伏以!手端酒杯一丝平,东家叫我把酒敬。上有青天来盖顶,下有莲花托酒瓶……一杯酒敬天,敬给八洞神仙;二杯酒敬地,敬给四海龙王土地;三杯酒敬给黎民百姓,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四杯酒敬过万年栋梁,荣华富贵万年长。酒杯放在八仙台,文武百官恭贺来。

休宁县一带,正梁入榫,忌讳用铁斧,只能用事先预备好的两个八角木槌敲打。用后,两木槌分挂正梁两端。榫头木忌用桑、柳。祁门、黟县等地,正梁入榫处,俗称“钉棺材钉”,谐音“官、财、丁”,寓意“升官”、“发财”、“添丁”。

上梁仪式结束后,屋主设宴款待木、砖工师傅,并给木工红包。是日,砖木工均算双工。沿江和县北乡一带,在上梁时要在新房子内摆大桌子,用蒸好的糯米饭连同甑子放在大桌子上进行熏梁。当晚宴请后要散喜糕。无为一带上梁时,屋主还要木匠在正门上方安圆镜,曰“照妖镜”,用以辟邪。皖南宁国一带,选择正梁有请人在他人山上偷梁之俗。请人在夜间到别人山上偷砍树木,锯好刨去外皮,贴上红纸,连夜运回,他人也不过问。建房送梁为大礼,一般由婿甥内亲敲锣披彩送上门。上梁时,梁中段披块红布,挂只青布袋,内装谷米。梁正面贴大红纸,写上字,“照”字底下少写一点,忌讳四点为火字,不吉利。

屋梁用的材料,安徽各地均有讲究。皖北地区两架梁忌鸳鸯梁,即不能混用不同质量的木料,否则就不吉利。喜用枣树为脊檩,榆树做梁头,杏树做门,谓“枣脊榆梁杏树门,辈辈不受贫”。此俗是取谐音而图吉利,“枣”谐音“早”,“脊”谐音“积”,“榆”谐音“余”,“梁”谐音“粮”,“杏”谐音“幸”,“树”谐音“福”,即为“早积余粮幸福门”之吉兆。俗语还有“头不顶桑,脚不踩梓(子)”,忌用桑树做梁,用梓木做门槛。这些习俗,其他地区也有。皖中、皖南地区,民宅的梁檩、门框等多用杉木,不用松树及其他杂木。梁上绘有“太极图”及两只头朝太极的凤凰,名为“双凤朝阳”,表示吉祥。以香椿树做梁为上品,认为此树能辟邪。

墙砌平之后,即要上梁。上梁又俗称“安梁”、“起屋”。上梁仪式最为重要,甚至要超过房屋落成仪式。上梁要选择吉利时辰。时辰的选择,山东各地不尽相同,大都选在“正晌午时”,民俗认为这是一天最火红的时刻,象征着建房之家的兴旺发达。地处海岛人家,认为海潮涨时为吉时,因而选在海潮上涨之际上梁。上梁时间确定后要遍告亲朋,至时,亲朋要携礼来参加上梁仪式,帮助盖房,此举俗称“贺房”。有的以红布为贺,故又称“挂红”。在曲阜,有的将上梁时间选在五更时分,民俗认为这样可以避开“四眼人”(孕妇)和穿孝服的人。

上梁仪式较为隆重。上梁之前,建房之家要在梁中间贴红纸,上写“上梁大吉”、“紫星高照”、“游龙戏凤安玉柱”、“春暖花开上金梁”等吉祥赞语。有的还在梁檩上贴有对联,其内容为“青龙盘玉柱,白虎花金梁”、“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喜遇紫微星”等吉祥赞语。在胶东,除在梁上贴有红纸之外,还在明间脊檩正中央以红布条系两双筷子,筷子上以红线系五枚铜钱并一尺见方的红布,铜钱以铸有“太平”、“康熙”字样为佳,意在乞求吉利,谐“快(筷)发财”之意。

上梁有一定的供祭仪式。在胶东,建房之家要在黎明时将4个面做的“神虫”放到房架的4个“马头”上。吉时到,建房之家要将一对面老虎摆到明间壁龛中,将方桌摆在明间正中央,燃起一对红烛,以鱼、肉、菜肴、年糕和10个大饽饽为供,祈祷天神地煞保佑。同时,燃放鞭炮,木匠、瓦匠及帮忙人一齐拉梁上架。脊檩在拜过天神地煞之后,由木匠和瓦匠两位师傅边唱喜歌边上房顶。唱喜歌无定则,两位师傅可以你唱一句,我唱一句,也可你唱一段,我唱一段,还可由一人唱到底。喜歌的词,有传统的,也有即兴之作。莱阳一带的上梁喜歌有长达200多句者,歌词优美,充满吉祥祝愿。如:

择好风水地,此处好盖房。

四角扎江湖,江湖深又长。

明珠镶四角,八方耀眼亮。

插镜照花明,月圆照花堂。

老少爷们抬头看,魁星照在梁头上。

我的瓦刀方又圆,当年用它砌过天。

都夸我的手艺高,我闯过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上梁大吉四邻笑,一步一个大元宝。

上梁上梁把脚翘,一斗饽饽一斗糕。

双手撒下红绒绳,专等东家来挂红。

檩上贴得红彤彤,斗上贴红耀眼明。

鞭炮响,来拔厢,八仙一齐来助阵。

大檩步步到了顶,东家做官进了京。

红绒绳,亮油油,再请东家挂上斗和酒。

一拔金,二拔银,三拔拔了个聚宝盆。

瓦匠拔上来一壶酒,富贵荣华万古秋。

木匠把斗拔上来,东家盖房发大财。

在上梁歌声中,木匠在东,瓦匠在西,两位师傅将脊檩拔上来并安装好,又依次用红绳将斗和酒拔上了房顶。所拔上房顶的酒要是红酒,斗为柳斗,柳斗内盛有8刀谷草(即用铡将谷秸铡八刀的谷节草)、8个红枣、8个铜钱、8个栗子、8块糖、8块发面、8块年糕、8把花生,此外即是做成虎、龙、凤、花、佛手、桃、蝴蝶、鱼等形状的小饽饽,数目或33,或66,或99。在柳斗的上部要放两个以面做成的大神虫,以红布扎好。这两个神虫随柳斗被拔到房顶后,一个归木匠师傅,一个归瓦匠师傅。红酒被拔到房顶后,由瓦匠师傅打开酒瓶,沿脊檩洒下。同时,木匠拆开柳斗封口红布,边唱喜歌边在房顶撒饽饽,等候在下面的人群,纷纷抢饽饽,上梁仪式达到高潮:

先跑东方甲乙木。再跑南方丙丁火,

三跑西方庚辛金,四跑北方壬癸水,

再跑中间戊己土,八方神灵都来护。

扬饽饽,把饽饽扬,邻帮个助来盖房。

先敬天(向上扬),下好雨。

再敬地(向下扬),打好粮。

再往南,扬一把,都来尝东家饽饽香。

我再把,东方敬,西方北方敬神灵。

东家今日来接斗,长寿活到九十九。

东家接下空斗和空酒瓶之后,上梁仪式即结束了。

在其他地区,上梁仪式虽没有如此复杂,但也较隆重。在济南以东黄河沿岸村庄,上梁时必用香椿木(民间称香椿为“树王”)做一个木勺悬系在梁上,勺内盛米,民间说是“喂东海的鱼”,以取“有余”、“平安”之意。蒙阴岱崮山区,上梁时将往年农历系于梁头,以取“(历)利”的吉祥。此外,有的地区还在梁上系有镰刀或斧头,有的系镜子,有的系面鱼,有的系笔墨等。这些不同的器物,同样在于表达人们的美好追求。

俗语说:“上梁酒,古来有。”在山东范围内,有一家盖房全村相帮的风俗,也有新房落成后盖房之家设宴款待帮工者的惯例。上梁这天,建房之家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工匠及帮工。对此,滕州称为“谢匠”或“搭膳”,席面要比开工时阔气得多。临朐称为“承劳”,宴席也很丰盛。

是房屋建造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建造仪式中最隆重的一项内容。民间的四合院、三合院等平房建筑讲究四梁八柱,以木结构的梁架承重整个房屋顶部的重量,有“墙倒屋不塌”之说。为此,人们对维系着房屋安全的大梁格外重视。一方面对大梁所用的木材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如只许用杉、松、榆等树材,最忌用桑树材,有“头不顶桑,脚不踏槐”之说。这是因“桑”与“丧”字谐音所致。另一方面,上梁标志着建房将大功告成,所以绝不可以马虎从事。

首先,主家要请阴阳先生算定好上梁的吉日良辰,通常是在上午举行,以正午12点时完成上梁工序为最佳。

上梁前,主家要为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送直沽高粱酒,谓之“上梁酒”,取“良久”、“长久”之意,以此祈求邻里和睦,亲朋多方关照。凡收到上梁酒的亲朋邻里也都要携礼物前来祝贺,富户人家还要摆酒席招待来宾。

大梁要事先用红布或红纸盖严实,上面贴“上梁大吉”等吉庆联语。同时在梁上还要缀一个用红绸拴上的由木匠事先做好的半尺余长的“木线”或一双家用筷子。

上梁时,主家要包三个装有酬金的红包给领工,事后再由领工将酬金分给手下的木匠和泥瓦匠。往上吊梁时,木匠要手拿方尺,据说可避“五鬼”侵扰。同时,要有两三人负责燃放鞭炮、两响,直到大梁落稳放好为止。此时,闻风而来的乞丐们纷纷高唱上梁喜歌,以讨主人欢心,多得赏钱。这一时刻,主家特别盼望和欢迎乞丐的到来,视为吉兆。如果没有乞丐,还要特意派人去寻,有“花子头唱喜歌必发无疑”之俗语。这些乞丐(俗称“花子头”)所唱的喜歌都是以数来宝的形式赞美主人及其家宅,祝愿生活美好。如至今流行于西青地区的《上梁喜歌》:

这棵大梁是好梁,它的来历有名堂。

师傅路过卧龙岗,看到此梁有贵样。

回到家里一商量,雇得大车和小辆,把这宝梁拉回庄。

这梁好比一条龙,摇头摆尾往上行。

停在空中它不动,单等主人来挂红。

挂红挂在九龙头,年年五谷大丰收。

挂红挂在九龙腰,人财两旺步步高。

挂红挂在九龙尾,后辈做官清如水。

正念起,抬头看,群仙贺喜到跟前。

上八仙,下八仙,还有刘海撒金钱。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骡马成了群。

福禄财喜代代传,富贵荣华万年春。

…………

乞丐们所唱的这些喜歌,有的是他们自己随口编成的,也有不少是当时破落的文人创作的,民国初年的穷秀才刘道元就是专写乞丐们讨乞时的喜歌而闻名于津门的。

当乞丐们唱喜歌时,围观的人们也不时随声附和,或高声为其叫好,使上梁仪式达到高潮。这一时刻也是上梁仪式最热闹的时刻,欢笑声此起彼伏。主家还要不时拿出赏钱赏给这些乞丐们。前来道贺的亲友和邻里也都纷纷说些吉庆话。

大梁上好后,绝不可以晾着,更不可以晾着过夜。因此,大梁安稳好后,工匠们会马不停蹄地迅速进行贯椽。贯椽时讲究根部都朝下,椽不能压脊椽的中点,而且2个椽交结处贯椽时忌讳1根椽压2根檩。此外,对椽所使用的木材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槐、桑、枣等树材。贯椽后便要在椽上钉连檐,连檐的接口不可以与门正中相对或与对面房子的门相对。连檐钉好后,工匠们才可将余下的铺苇箔、和泥铺瓦等活计放到转天再干。主家这时一定要备好捞面款待众工匠。

一般来说,从此时开始房子算盖好了。民间讲究新房子不能空着,故要留1人看守,或者可将主人的1双鞋子放在空房里,起避邪除祟的作用。

上梁是建宅的重要一环。乡间上梁也要选吉日,认为上梁顺利与否和建宅后的生活相关联,因此上梁这天主人家倍加小心。在宁波,上梁的时间一般定在“月圆”、“涨潮”的时辰,取其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涨进之意。梁的两头缠红布,或红色绸布,俗称“缠梁红”,用小型银钉钉在正栋上,宁波话“银”与“人”谐音,取其人丁兴旺、人丁节节高升之意。上梁前,木匠要唱“上梁歌”,俗称“浇梁”,主人家用送红纸包钱,工匠手拿酒壶一边洒酒浇梁,一边唱吉词。酒毕,作头师傅高喊:“上梁!”四工匠分两头用绳拉梁慢慢上柱顶。东首工匠必须比西首拉得高些,此谓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白虎”必须低于“青龙”。梁放齐,钉银钉,梁中放银梯。然后抛上梁馒头。上梁这天,主人家要办上梁酒,少的三桌,多的十几桌,宴请泥水匠、木匠、石匠、帮工及亲戚朋友。

上梁是建房中关键工序之一。旧俗最重上梁。在建房木料上,民间有严格的规定,如“头不顶桑,脚不踏槐”,因“桑”与“丧”、“槐”与“坏”谐音,认为以桑做梁、以槐做门槛会家破人亡。连云港讲究“头不顶杂,身不坐楝”。房梁只能用杉、松、杨、柳、榆、椿等树材,其他树材皆为“杂木”,“杂”谐音“铡”,头上有铡是犯忌讳的;“楝”音同“链”,镣铐有链,人们经常跨站蹲坐的门槛不能成为“链”。

传统民居,无论瓦房还是草房,屋面重量全部落于木结构之上。民间称檩为梁,依据根数房屋有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至多为十一架梁。旧时多为五架梁,今多为七架梁。广义的“上梁”包括架设山墙、檐墙之上的整个木结构工序。狭义的“上梁”指架设主屋正中脊檩的仪式。

上梁仪式是一个系列,包括请梁、拜梁、暖梁、照梁、抱梁、系梁、安梁、接宝、滚梁、踩梁、晒梁等。各地称谓、繁简、次序略有不同。其间伴着各种喜话,即“说合子”,扬州称之“说鸽子”。旧时邵伯有鲁班会、张班会,那里传说上梁的众多关目始于一位木匠为皇帝造宫殿:当初皇帝招天下能工巧匠进京献艺,其中一位木工师傅识文断字,是秀才出身,是他创造了浇大梁、说鸽子、接宝等一套仪式,弄得皇帝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为了维系皇家万代基业,皇帝皇后只好龙袍凤冠、毕恭毕敬地跪在木工师傅脚下“接宝”,由此就有了“皇帝见了木工也要下跪”的说法。

上梁需择吉日。有的请阴阳先生推算吉日,有的以“月圆”、“涨潮”之时为吉辰,有的查皇历定日子,20世纪50年代后无历书可查则选双日,一般在农历逢“六”的日子,绝不选十四。泰州俗,事先由木工头儿在房主家的茅缸边翻“四页儿书”。此书只有几页,书上分吉凶穷富。随便翻开一版,揭到富就照“富”做关目,揭到穷就照“穷”做关目。

上梁在主屋举行。时间一般选在寅时卯时,苏南个别地区在傍晚进行。淮河以南地区上梁前在主屋墙上悬挂米筛,米筛上拴镰刀、尺、镜子、秤杆等物。秤取“称心如意”之意,余皆驱邪之物。上梁须先请梁,即将梁架于主屋内的木架(凳)上,请喜神菩萨就位(将一张大红纸上书“喜神之位”贴于后墙正中),前置香烛。苏州香案上供鲁班、张班纸马。屋主向神灵三叩九揖。淮北不贴神位,不供纸马,直接向大梁行礼,此为拜梁。拜梁后在中梁正中贴红字方“福”或“福禄寿”,在其他梁、柱或门上贴“上梁喜逢黄道日,竖柱正遇紫微星”,“青龙盘玉柱,彩凤绕金梁”等,横批“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年×月×日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等。苏州是将红绿布条挂上梁,或将铜钱和红绿彩带编成的饰物,如“招财进宝”、“刘海撒金钱”的图案,或“福”、“吉星高照”、“福禄寿”等字样,安放在梁的中间,称此为“布彩”。贴对联、红字方和布彩均说喜话。回民上梁不悬挂筛、镜、刀、尺等避邪之物,不张贴求吉纳福字画,不敬神拜梁。只在梁正中贴红色方形“都哇”,上书“太思米”或清真言等。

接下来是暖梁(又叫浇梁)。木匠或瓦匠以主人递给的“暖梁酒”浇到梁上,从梁的小头浇往大头,一边浇一边说“合子”。姜堰的瓦匠在浇梁时能一口气说出三四百句合子来。合子里即兴有意插进一些奉承主家和在场亲友的词儿,说完,主家和被奉承的人纷纷给红纸封子酬谢。苏州浇梁在安梁之后进行。江北还有“照梁”习俗,其意是借日月之光,驱走妖魔鬼怪,以保主家新宅平安。海州在给大梁披上红绫后,用桦树皮(俗叫“花皮”)扎成火把(俗叫“财神把子”),点燃后在梁上照。边照边说喜话:“一照金梁玉柱,二照金玉满堂,三照喜报三元,四照四四如意,五照五路财神,六照六六大顺,七照天献七巧,八照八仙聚会,九照九天同庆,十照十全十美。”扬州由木匠点燃刨花在梁下来回烘照,边照边说喜话,其时“半边人”(夫妇有一方去世者)不能在场。姜堰以尺余长的红纸捻子蘸豆油点着照梁,同时还要拿一面箩筛筐子,里面贴上红纸作“照妖镜”,和火捻一起照梁,照梁完毕主人给匠人大封子(其数比浇梁多一倍)。再在梁上红字方两侧扎两只以红绸扎成的彩球,称“抱梁”。

将梁提上山墙叫“系梁”,忌说“吊梁”。扬州俗,木匠站在东山墙上,瓦匠站在西山墙上,瓦木匠将“龙绳”(系有红带子的麻绳)放下,让主人接住,并捆住正梁。绳子不能打结,否则将来“结绉”(诸事不顺利)。在鞭炮声中,瓦木匠徐徐将梁往上提,主人在下用竹篙顶。各地系梁皆说喜话,道“好”。

紧接着系梁的是安梁。将梁的两头对准中柱上的榫头,用千斤锤(木制锤)敲几下即可将梁安好。扬州俗,当正梁即位后,木匠就用千斤锤一边敲一边说起“合子”来:

日出东方喜洋洋,我为主人砌华堂。

前面已砌状元府,后面又砌宰相房。

东面造的金银库,西面筑的积谷仓。

南面插的千棵柳,北面栽的万亩桑。

千棵柳下拴骡马,万棵桑上栖凤凰。

凤凰不落无宝地,状元出在你府上。

木匠话音刚落,瓦匠在另一头也用瓦刀边敲边说起来:

今日吉时上金梁,金梁架在金柱上。

金柱上面挂金榜,主家中了状元郎。

飞来金龙盘玉柱,落下凤凰栖中央。

紫金梁上金花插,荣华富贵进华堂。

梁安好后,木匠高喊:“好,恭喜主家。”主家乐得喜笑颜开,心花怒放,放鞭庆贺。鞭炮声中,瓦木匠在木梁两端插上金花、悬挂“千斤锤”、挑挂红布。

安梁完毕,掌墨师(木工头儿)口诵吉祥辞令,在梁头上向主人“献宝”,屋主人则在下面“接宝”。各地“宝”的内容不尽相同,有镯头、簪儿、内嵌元宝铜钱的糕饼等。“献”的方式亦不同,有的是抛下来,有的以红绳系下来。“接宝”方式亦不同,有的以衣兜接宝,有的以红被面接宝,有的则以手接宝。无论什么方式,主人都要接到宝,不能给别人接去,无意给别人接到,要设法赎回,免得财气跑掉。主人接宝,表示领受鲁班祖师赏赐。

滚梁,又叫“抛梁”,是上梁时闹喜的一种形式,在献宝结束后进行。屋主人事先蒸好许多糕饼(取“高升”、“圆满”之意,其形有圆、方、菱形,染红,并用糕模印出各种图案,今用馒头取代),由匠人从屋梁上抛撒下来。同时抛撒的还有糖果、钱币等。

抛撒下来的物品必须抛在梁上滚下来,故名“滚梁”。滚梁使喜庆气氛达到高潮,参加上梁的众亲友在下面抢宝,俗信抢到者会交好运。

海州俗,为了更进一步驱邪求吉,滚梁结束后,屋主人不惜花喜钱,邀请工匠手拿五尺杆子(俗叫“量天尺”),从中梁上走一趟,此为“踩梁”。踩梁是建房中驱邪力最高的动作,因为这种动作危险太大,匠人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或没有很多的钱,俗叫“钱淹了心”,是不会踩梁的。上梁如果遇到雨淋最高兴,叫“有钱难买雨浇梁”,“雨浇梁头,吃穿不愁”。

上梁是建房中的一件喜事,亲友近邻要来贺喜、帮工、出贺礼。贺礼样数、件数要成双。扬州俗,出门女儿女婿要挑礼担前来祝贺,礼品有金花、红烛、鞭炮、红布(红被面)、鱼、肉、糕、馒头等。参加帮工和出贺礼的亲友近邻中的成年男子将被邀参加上梁仪式。旧俗,女子不得参加上梁仪式。上梁结束,主人给工匠喜钱,当日办“上梁酒”款待诸工匠和亲友近邻。上梁以及吃“上梁酒”时,主人对工匠特别敬重和恭维。有的地方称贺上梁、出贺礼、喝上梁酒为“跑梁”,海州则称为“踩当门”。兴化俗,破土兴工和上梁要请至亲好友前来帮工,未邀或邀而不到者,被视为交恶的表现。

南通等地俗,上梁过程中,匠人们互相招呼、配合,均讲“行话”(又称“切口”)。如斧头叫“代富”,绳索叫“千金”,梯子称“步步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