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甩袖(倒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两甩袖(倒座)分类:【中国民俗】 中间三间为客厅,正对屋门是条几、方桌、椅子。桌椅东边靠隔山墙根南北方向摆放卧柜。东扇屋门后放脸盆架,在“两甩袖”的南头盘炕,北边是放抽屉桌、椅子、坐柜等的地方。 冀南一带的炕,从取暖角度讲有大锅炕和煤火炕之分。炕高二尺三寸左右,长六尺。炕里填干燥的黄土,距炕面六寸高时,把黄土弄平整,抹一层泥面,然后用横立的砖垒成曲折的烟火道。道口跟大锅灶相通,叫大锅炕,跟炕前沿中间的煤火炉相通,叫煤火炕。炕面用一层砖平铺成。旧时农村的炕面也有用薄方土坯铺成的,烟熏火燎几年之后要揭下来当肥料往地里施用,再换新坯铺炕面。大锅炕的烟囱留在炕尾的墙角处,有的在炕角垒一个二尺半高的烟囱,口留在墙角外边。有的烟囱口与炕面平,通往墙外,这叫“珍珠倒卷帘”。煤火炕的烟囱留在煤火炉两侧的炕前沿上,叫“二龙戏珠”。 ○11武安“两甩袖”房内部布局图(杜学德绘) ①房门②窗户③炕④方桌、条几、椅子⑤立柜⑥水缸⑦粮囤⑧煤炉⑨平柜⑩抽屉桌、椅子隔间门 屋里地面过去有土地面、普通砖漫地和方砖漫地之分,如今多是普通砖漫地、水泥地面和瓷砖地面,还有铺地毯的。 没有通电前,冀南农村多用棉油灯和煤油灯。灯的形式有最简单的立柱式陶瓷灯,也有用玻璃瓶加盖、穿一根棉絮捻自制的油灯。还有陶瓷吊灯盏、手端式灯盏等。比较讲究的是玻璃罩子灯,其优点一是能调节灯头的大小、明暗,二是烟气能从罩子上头抽到屋里上空。夜里出门多用马灯(桅灯)。 灯一般摆放在炕上前墙的窗台上。大锅灶处的炕沿上垒两三层砖,在砖上放灯,叫灯台。如是煤火炕,炕前头前墙下是放抽屉桌(梳妆桌)的地方,灯也可以放在桌上。 屋内家具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好坏,家具有八件和十六件之分。八件家具指:两柜(包括两个衣橱)、两桌(方桌、抽屉桌―――梳妆桌)、两椅(柳木圈椅或者太师椅)、条几、盆架。十六件家具指:两柜(包括两个衣橱)、两桌、两椅、条几、被桌(炕上放被子用的低长桌)、衣架、卧柜、两床、盆架、衣架以及条几上的两个小橱。 衣架摆放在方桌和坐椅下首,用于搭衣服、床单。传统衣架横长五尺许,有底座和上头的横杆。底座上是镂刻的花纹图案,横杆两头是昂头向外的凤头。 床有木板床和竹面木床两种。木板床的床棂子用窄木板;竹面床的床面是竹篾子,比木板床稍讲究一点。冬天,两只床相摞,放在衣架后边;夏天并放在屋内,供夫妻共眠。 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屋内家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是大衣柜、写字台、三屉橱桌、高低柜、钢木床等代替了传统的箱柜衣柜、条几、土炕、木板床等。进入80年代,组合柜、写字台、单人沙发、茶几、三人沙发、电视柜、折叠饭桌、折叠椅、包厢床等先后进入城乡青年人的屋内。如今的衣架多是立柱型,用钢管或者木制,也有下部兼放鞋类的衣架,宽两尺多。 石家庄耿村是平原地带的村庄,其传统房屋多是平房。以北房为例,“两明一暗”占绝大多数,即两间相连,中间有大梁,为“两明”,一头是一间里间屋,为“一暗”。里间屋门要开在中间偏里的两檩中间。如三柱檩的房子,要开在自南数第二至第三条檩中间;如果里屋门正开在檩条下方,会影响房子的坚固。外间屋门,必须开在三间的正中间。里间屋和外间屋都开窗,窗在南墙上。除两明一暗房外,耿村房屋以现存数量多少,依次还有两间明,即两间房为居住单元,不带里间屋;双头里间屋,即在两明间的两头都有里间屋;套间,即里间屋里头又有一个里间屋;“一明一暗”,即一间外屋带一间里屋;单间,即只有一个单间房、一个屋门。 锅台与风箱(程英华摄) 耿村住房以北屋为正房。北屋多以三间或两间为一个居住单元,以东为上,长辈人多住在东头或东间里屋。以三间北房为一居住单元为例,其屋内布局为:屋门右侧,旧时是锅灶的位置,耿村人叫锅台。锅灶火膛经土炕通往墙壁里的烟囱。冬天在这里做饭,同时可烧炕取暖。锅台与土炕相连处,家家都有一堵小墙,墙高四尺,当地叫“浑台”。浑台既可放置东西,防止烟尘,又可保证炕上被褥的安全。春节时,也有人家在这里供奉祖先,耿村人叫供家亲。供家亲不供牌位,只烧香上供。在灶膛口上方墙上,是供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地方。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旧锅台连同浑台已极少见。不过,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仍被供在原处墙上。传统锅灶可烧柴草,也可烧炭(烟煤),但需拉风箱助燃。20世纪70年代以后,烧煤户越来越多,耿村人冬天做饭取暖全部换成了立式的炉火。夏天做饭处,或在院内简易棚里,或干脆在院里露天处盘一个小灶。这种小灶烟囱较粗,灶膛较大,烧柴草做饭不用风箱,村人称之为“穷燎”。 小立灶(穷燎)(江芳延摄) 在石家庄市西部的鹿泉市(原获鹿县)一带农村,20世纪70年代以前住房的屋内布局一般三间为一居住单元,以北屋为正房,屋内两堵墙隔成三间,中间一间开屋门,屋内两堵隔墙上开门,通往两头里间,里间靠南墙盘炕,头朝北睡觉,里间靠北墙或东西墙摆放三屉或两屉桌,桌旁放卧柜或坐柜,里边放粮食、衣物,盖上盖后可坐人,也可放被褥临时睡卧。冬天取暖做饭,在炕沿正中位置盘地炉,炉口与地面平或略高出地面,炉灰炉渣存放在地面下的洞子里,掀开盖后可用铁锨掏出。夏天在院内饭棚里的锅灶上做饭烧水。中间一间作为公共间,靠北墙摆方桌,桌两边摆柳木圈椅或太师椅,正面墙上挂中堂画等。 青龙县、滦南县一带的住房既有前门又有后门,进屋是厨房(锅灶),两边的屋是居室,为对门式居住格局。过去,青龙农村盖房大多数是一座三间,少数为三间半。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间一座或五间一座的对门式住房。大多数青龙农民习惯把东边的居室建成一间半或两间的大居室。如五间一座房,东西两屋都是两间,两边居室每间的长度(民间北屋东西方向称长度,南北方向称跨度)一般在九尺至一丈,而中间的厨房历来是足丈的。厨房内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锅台,锅台上面墙上是灶王神的神位。 青龙人习惯在炕上吃饭和取暖。吃饭时,临时在炕上放置饭桌,用完后撤下。冬季在炕头处摆放用生铁铸造或是泥制的火盆取暖。 现在,有些乡民一改以往的屋内格局,把住房分为走廊、厨房、寝室、餐厅和贮藏室等多室的单元式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