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日玄中一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日玄中一脉

分类:【文化精萃】

坐落在山西交城县石壁山中的玄中寺,是我国净土宗的发源地。因四周群峰怀抱,拱列如壁,又称石壁玄中寺。此寺建于佛教东传、佛教文化在中国昌盛的北魏年间,与山西境内的佛教文化瑰宝云岗石窟、悬空寺等均是同时代的产物。据碑文,它始建北魏文帝延兴二年(472),竣工于北魏承明元年(476)。玄中寺之所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寺院,吸引大批中外信徒前来礼谒朝拜,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它宛如人间仙境的幽静环境,也不是因为楼阁殿宇的壮观宏大,而在于它在中国净土宗形成、发展史上特殊地位。它作为第一座专门弘布净土的道场,孕育了一大批虔信净土、毕生致力净业的法门大德。尤其是我国三位净土大师昙鸾、道绰、善导都曾在此修持念佛、探究净土教义、著述净土教典。昙鸾晚年移住玄中寺,修持弘布净土信仰。609年道绰来至此寺,继承、广弘昙鸾学说。在他住持玄中寺的三十年中,是净土念佛法门广泛深入传播的三十年,是净土教理、教义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三十年。史籍有载,逢道绰讲经念佛之日,手持念珠的念佛信徒满山满谷,念佛之音声振山谷;散席之时,人声鼎沸,响彻山野。可见当时玄中寺隆盛的情景,这种规模恐怕是同代其他佛教道场所不能比拟的。641年,年二十九岁的善导闻听道绰大师在河西盛弘净业,四方咸归,决心赴寺拜师。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善导求师心切而置一切不顾,终于到达玄中寺。年已八旬的道绰看他远来劳苦、求师心诚,即授《观无量寿经》奥义。善导决心专修净业,不久彻悟到“净土为人佛之要律,唯有净土易了生死”。善导居玄中寺虽仅有四、五年时光,却是他一生中决心鼎力开拓净土之业的关键时期。

北齐佛碑(山西交城玄中寺)

三位大师倾心弘布的净土宗传入东邻日本以来,历经数百年,至今不衰。据《日本佛教大辞典》(1988年版),净土教信徒共计二千零四十四万。悠悠岁月中,究竟有多少日本净土信徒来中国寻找、察访祖庭,限于历史的记载与资料,一时很难讲清。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真宗大谷派著名学者常盘大定对祖庭的勘察与考证,是中日佛教史的重要大事。常盘大定(1870―1945)专门从事中国佛教史研究,曾五次来中国实地踏查佛迹。1920年(大正九年),他第一次踏查佛迹时巡拜了玄中寺,并公布于世,实现了日本净土信徒落叶归根的感情。从此,玄中寺也赢得了广大日本教徒的敬仰,在他们的心目中,玄中寺是精神故乡,为增进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开阔了新的途径。常盘大定在兴奋之余,赋诗一首:“石壁山深一径通,幽溪穷处是玄中。鸱啼月蚀空广夜,赞仰鸾绰二祖风。”借以抒发难以描绘的心情。二十二年之后的1942年,常盘大定与其法弟菅原惠庆率领一个日本佛教代表团来至玄中寺,同中国净土大德共同举行了盛大的昙鸾大师圆寂一千四百周年法会和玄中寺奉赞大法会。1942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疯狂践踏中国领土、蹂躏中国人民的灾难时代;日本国内也是军国主义思想横行、以“一切为了圣战”作为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的黑暗年代。两位大师能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冲破重重阻力,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拜谒祖庭,盛赞中国净土大师在发展日本佛教上的功绩,这种精神确实难能可贵。这次朝谒祖庭,正值金秋时节,寺内枣树果实累累。菅原惠庆怀着虔诚的心情,采摘一把红枣带回故土,种植在土质肥沃的静冈县。经精心的培育,小树茁壮成长。菅原惠庆将它移植到自己住持的东京运行寺。看到小树日趋繁茂,菅原长老感到无限欣慰,特请日本著名画家横井大观为小树画一幅写真画。常盘大定亲题偈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枝一叶,皆是念佛。” 菅原亲写一跋:“虽是小树,象征日中佛教之友好关系。他年枝叶繁茂时,日中佛教徒之传统友谊,必当增深累厚,愿刮目以待之。”此画现作为“寺宝”,珍藏在寺内,并将寺名改为“枣寺”,寓以与中国玄中寺一脉相承的深义。

山西交城玄中寺千佛阁铁佛像

以玄中寺为轴心的中日佛教徒交流,在解放后揭开了新的一页。首先在促成尽快修复玄中寺方面,日本佛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岁月的流逝,玄中寺也几经兴废,饱受战乱的侵扰。本世纪四十年代末,寺内的主要殿堂坍塌,僧众四散,香火中断,佛教文物损失殆尽,只剩下年久失修的天王殿和断垣残壁孤零零地在荒草丛中飘摇。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净土信徒非常关心玄中寺的重建工作。1953年,菅原惠庆长老亲自拜访日中友好协会本部提出,玄中寺荒败的惨景实在令人悲叹,日本净土宗三千多万信徒无限向往心目中的圣地。他们反对复活军国主义,衷心希望日中永远和平友好下去。热切希望新中国政府支持他们的愿望,将业已荒废的玄中寺加以修整。并亲自写信给周总理,建议修复净土宗祖庭玄中寺。1954年,廖承志访日,在本愿寺会见大谷光畅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准备拨款修复玄中寺。菅原先生听到后,在大谷莹润长老的支持下,以“日华亲善昙鸾大师奉赞会”代表的身份,请日本真宗大谷派、西本愿寺派、净土宗汇集技艺超群的佛画师,精心绘制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肖像,作为将来“玄中寺开光法会”的献礼。

1954年,玄中寺的修复工程开始动工,1957年竣工。日本佛教徒派出高阶珑仙长老为团长、菅原惠庆为副团长的友好使节团来华,与中国佛界在玄中寺共同举办庆祝古寺复兴法会。会上,向祖庭献上了饱含着日本净土教徒敬仰与怀念之情的三祖师画像。团长高阶珑仙和其他日本友人即兴赋诗,讴歌祖庭玄中寺,颂扬中日佛教界的诚挚友情。现三祖师像供奉在玄中寺祖师堂内,昙鸾坐像画手持念珠,身披袈裟,端庄而慈祥;道绰画像也取坐姿,双手相挽胸前,一呈长者形象;善导画像据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梦境所绘。他身着法衣端立在云头,五彩飞鸟围绕身边。

随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越加频繁,玄中寺也以新的姿态迎来了中日佛教友好的光辉时代。在玄中寺礼品陈列室内,保留着自1973年5月至1982年6月日本佛教人士拜谒玄中寺的名单,从这些名单上可以看出十余年来日本净土教与玄中寺的频繁往来,可以看出礼敬中国三祖师的规模和盛况。仅1979年,到玄中寺访问、朝拜的日本佛教代表团就有六十余个,一千二百余人。他们不仅把自己对祖庭无限眷念、仰慕之情留在玄中寺,把对中国净土兄弟的良好祝愿留在玄中寺,也留下了许多中日友好的感人篇章。这里仅摘录几个片断。1978年10月,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不久,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便派出了以会长稻岗觉顺为团长、以副会长古屋道雄为副团长、以著名人士冢本善隆为顾问的大型友好使团抵玄中寺。当时正值玄中寺祖师殿开工扩建,代表团一行便住宿寺内。翌日,代表团全体人员作完早课,即参加了祖师堂奠基劳动。两国僧人怀着同样的心情,本着同一愿望,共同挥锹掘土。半年之后,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再次组成庞大友好之翼代表团,拜谒玄中寺,成员达九十五人之多。在凝结着两国净土门徒汗水与兄弟情谊的新落成的祖师堂内,举行了礼敬三祖师法会,并向寺院赠送《净土宗全书》。1980年5月,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组织了第三次访华团,由三个分团组成,总人数达一百三十九人,几乎全部是日本全国各净土宗寺院住持以上的僧人和佛学研究人员。

今日的玄中寺祖师堂内不仅供奉着日本净土门徒制作的三祖师像,还供奉着数位日本净土教史上的知名大师莲位。这是应日本教徒的请求而安放的。它告示人们,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关系,告示人们,中日两国人民必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另外,五十年代以来菅原惠庆长老同玄中寺的友好往来,再为中日佛教关系史增色添彩。距第一次朝拜玄中寺十五年后的1957年,菅原长老随团来玄中寺,特意献上一根由枣寺枣树枝精心制作的禅杖。顶端上雕刻着一尊栩栩如生的佛像,杖身刻有“日中一心、万善同归”八个大字。

1959年,菅原长老创办《玄中一脉》杂志,多方面系统阐述两国佛教的渊源关系及玄中寺在两国净土教上的特殊地位,生动介绍两国佛教界的交往情况。

1964年7月,菅原携夫人再次西渡,为了向祖庭献上真挚的拳拳之情,两人各将一枚落齿埋在祖师堂前,以示净土佛子骨归祖庭。中国佛教界对这一举动甚为钦佩。佛协赵朴初会长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专门写一篇《玄中双齿铭》。

1977年,中国的十年浩劫刚刚结束,已八十岁高龄的菅原长老又一次带着儿子朝拜玄中寺。当他看到玄中寺在十年浩劫中仍保持完好,不胜欣慰。为了寄托对祖庭的怀念和对中日友好的衷心祝愿,特以玄中寺三字为三个孙女起名,即玄子、中子、寺子。

菅原长老为促进日中友好竭尽努力。他曾担任“中国俘虏殉难者慰灵实行委员会”、“日中友好宗教徒恳谈会”、“日中友好佛教徒恳话会”等对我友好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促成了一千具中国烈士的遗骨回归祖国,多渠道宣传“日中不战、亚洲人不打亚洲人”、“日中要友好下去”等思想。1977年,当日本国内某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论调有所上升时,他又强调不要被所谓的“等距离外交”迷惑,要谋求真正的日中友好,向着缔结日中友好条约的目标努力。

1982年,这位为中日友好奔波一生的日本净土大德圆寂。示寂前,他一再叮嘱子女和弟子:“我是净土教的弟子,玄中寺的后代,一定要把部分灵骨送回祖庭。” 1983年3月31日,他的部分遗骨在以其子菅原钧为团长的护送团护送下,由赵朴初会长陪同,来到玄中寺,在庄严的大法会上,由玄中寺明达法师将菅原长老的部分遗骨安放在往生堂内。赵朴初会长对菅原长老的一生和对促进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的评价。两国净土教徒和两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在中日净土教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留下灿烂一页的先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