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临淄

分类:【传统文化】

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北。春秋战国时齐国都城。周厉王时,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原名营丘,因其地东临淄水,献公时遂改为临淄。齐桓公时,齐称霸业,齐都成为战国时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大小二城,大城西北长4. 5公里,东西宽3. 5公里,为平民生活区。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东西近1. 5公里,南北2公里,为齐宫城。两城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据考查,大城的修筑年代早于小城,城墙因地势而筑,目前残存的夯土城垣高者达5米。史载齐王好筑台、修宫室,宫城内有以 “桓公台”、“金銮殿” 为主的宫殿群落。“醒公台”位于小城北部,为一椭圆形高台,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周围还有传说中的梧台、檀台、雪宫台、遗台等高台建筑基址。“金銮殿”位于宫城东北,在此发现了铺花地砖、屋脊花纹砖、瓦当等遗迹,说明齐国的建筑业已颇具规模。齐都建设规划严整,街道纵横交错,呈井字形。现已探明10条主要交通干道,一般宽6―8米,最宽达17米,可容纳10辆车并行。依据城池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城内修挖了若干排水管道及两条明渠,通过城墙下的水道口与城外濠沟相连,沟通淄、系二河,雨季可供排洪,旱季又可引系、淄河水入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这在同时代的世界城市建设中绝无仅有。齐都临淄人口稠密,大约在7万以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城内有众多作坊,现已发现冶铜、炼铁、制骨、铸币等遗址多处,内有大量铁渣、铜渣、齐刀币、刀币钱范等,出土的还有精美的骨制品,足见齐国手工业的发达。临淄有城门13座,现已勘测出11座,其中小城5座,大城6座,著名的稷下学宫便因建于稷门外而得名。稷下学宫是当时绝无仅有的 “官办” 学府,四方贤士纷纷在此讲学。荀子、孟子、邹衍、淳于髡、鲁仲连等都到过稷下,荀子还长期主持学宫的讨论。稷下成为当时的学术中心,临淄由此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现齐故城内仍有许多齐国遗迹,150多座千年古冢形成了庞大的 “临淄墓群”,著名的有管仲墓、晏婴墓、田齐六陵等。东周殉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及280匹战马,依据排列密度推算,殉马约600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为罕见。殉马坑的发现,不仅展现了齐国的大国风范,也为研究齐国的军事及东周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春秋战国时齐国都城,位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原是周初吕尚(姜子牙)的封国。从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献公迁都于此,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临淄作为齐都长达600余年。全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周长14公里,小城周长7公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大城为一般居民区,小城为宫殿区。现已探明有城门11座,有10条道路和2处排水系统。战国时临淄有7万户居民,为列国中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的东方文化中心。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荀子、邹衍都来过这里。直到秦汉,临淄一直继续保持繁荣。

古邑名。亦作临甾。以城临水而得名。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周厉王时,献公又迁回。春秋、战国时齐均都于此。桑麻遍野,又富鱼盐之利。战国时手工业有冶铁、制陶、纺织等,商业繁盛。稷门下聚集许多学者讲学,是当时经济、文化中心。子城周10里,大城周40里,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名,为淄博市所辖。原为古邑名,亦作临甾、临?。因东城临?水得名。故址在今淄博市东北。周初封吕尚于齐国,建都于此,名营丘。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先后达800余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分大小两城,总面积达60余平方里。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