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教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教论分类:【地域文化】 清代壮族学者郑献甫批判道教、佛教的论文。收入《补学轩文集?散体文》。文章断言,“近世无仙家,近世亦无佛家,惟共趋于巫家而已。”认为先秦道家和原始佛教都是思想学术的一个流派,后来由学术而成宗教,由宗教而迷信,每况愈下,离本源越远,越背离原来的宗旨。到了近代,则与流为利禄的儒家之徒同其堕落,再也没有什么是非同异可以分辨区别的了。佛教主张清静寂灭,内心不可有思虑意见,也不可探求事物之理,以为凡是向外寻求的都是不正确、不妥当的。郑献甫反驳说:饮食系由外而入,衣服系由外而加,不吃饭就会饥饿,不穿衣就会受冻。要前往北方的燕、南方的越,没有舟车就达不到。不经过数学的测量计算,就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要生存于天地之间,就必须使用身体各个器官,凭借各种工具,依赖各种生活资料,接触外界事物,进行生产活动。屏去一切活动,空谈心性义理,高唱“清静寂灭”,人类便要灭亡。道教徒、佛教徒心里也明知不吃饭、不穿衣、不服药,人就要饿死、冻死、病死,所以他们才宣扬“因果报应”、“解脱布施”之类的理论,大搞章表斋醮、香花超度等等迷信活动,以谋取生活资料。这篇文章对道教、佛教产生根源的解释,虽然还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但作者试图从社会物质生活方面来揭示宗教迷信流行的原因,仍然给人以启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