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方狮子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方狮子舞分类:【地域文化】 即唐代立部伎第二部《太平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太平乐》亦谓《五方师子舞》。师子鸷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之,人居其中,象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师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象。”《乐府杂录?龟兹部》载:“戏有五常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这些记载都表明,《五方狮子舞》场面很大,五头狮子各立一方,高大威风,舞者歌者上百人,是唐代声势浩大的舞蹈。诗人李白、白居易都曾作诗描绘狮子舞。《唐会要》卷三十三《宴乐》载:“自安乐以下,每奏皆擂大鼓,同用龟兹乐,并立奏之。”如此说,《五方狮子舞》的音乐和所用乐器有龟兹成分。狮子舞本是民间的创造,约于魏晋时就有耍狮子,其时只是属于杂技之类,至唐,才逐渐成为大型乐舞节目,千百年流行不衰至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