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五减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五减租erwu jianzu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的一种减租减息政策,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照原租额减去2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曾决定实行二五减租。但这一措施没有也不可能认真实行。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解放区曾实行“二五减租”,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二五减租尚未触动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二五减租又称“四一减租”。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减租政策。即不论任何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25%。在分成租盛行的地区,提出三七分租,即在收获量中地主占三成,佃户占七成。二五减租和减息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根据地胜利地渡过艰苦阶段,克服各种困难的重要条件。 二五减租25%reductioninrent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实行的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土地政策。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2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国民党政府在其政纲中也曾提出实行二五减租的办法,但未认真实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主动把第二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二五减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解放区在实行土地改革以前,也曾实行二五减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