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做洪门求丰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做洪门求丰收分类:【风俗文化】 瑶族在农作物栽种以后,要是遇上天大旱、洪灾虫害及鸟兽槽踏庄稼严重时,都要举行做洪门功德祭奠的仪式。 《做洪门》又名“打香火醮”,它是瑶族比较隆重的一种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求自然神保佑全族平安,谷米丰收,家畜兴旺。在祭典中伴进师公乐舞。做洪门,把神坛设在家里,分三个营盘,各营分插刀、剑及小旗,旗上写着星宿日月、虎兵、龙兵、神兵等名称。用一百二十支小旗插成阵,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门,互相连通。各门有十二支小旗插成一殿,分别代表飞鸟、野兽。入夜,燃起大火,人们围着火堆看师公演神乐舞,穿游五门,装鸟兽动作并仿其叫声。游到表示老虎的小旗时,作法并把“老虎”杀死,烧光旗帜,象征把害鸟害兽和凶神恶鬼一齐驱逐。这种祭祀活动,伴有音乐、舞蹈动作,瑶族称之为《师公舞》,有的又叫《师公乐》。史籍均有记载,宋周去《岭外代答》云:“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每三五年祭祀一次,祭祀过程不但歌舞娱乐,还有“安歌堂”活动。这种古代崇拜共同祖先的遗风,就是到了建国初期也还盛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