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典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典章

分类:【文化精萃】

典制文献。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代官修。正集六十卷。附新集不分卷,分十门。是元朝圣旨条画,律令格式和司法判例集编。分为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门,三百七十三目,记述元英宗以前的典章制度。对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多为《元史》所不载。例如圣政、吏部集中反映了元代的官僚制度;户部、工部反映了土地、户口、农桑、课税、租税、赋役、市舶和手工业等情况;礼部反映了元代的教育和宗教;刑部、兵部记载了军役、军器和驿站制等情况。为研究元代中期以前的政治、经济、法律、风俗等提供重要史料。此书体例与内容较乱,流行的版本是沈家刻本。民国间,在北平故宫发现元刻本。陈垣据此著《元典章校补》,专勘讹误。1972年台湾故宫博物院将沈刻本与陈书合刊影印出版,是目前最佳本。

书名。原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未署撰者名。正集60卷,附新集不分卷,凡2册。为元代朝廷各种条例及案例汇编。正集所录材料起自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止于元仁宗延钓七年(1320),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门;新集续载迄英宗至治二年(1322),体例仿正集,分国典、朝纲等八门。所录元代政治、经济、法律、风俗等重要资料,多为《元史》不载,可补其不足,有较高史料价值。今人陈垣有《沈刻元典章校本》10卷、《元典章校补释例》6卷,又日本校定本《元典章?刑部》2册,可参阅。

即《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代官修。但非元中央政府颁布的法典,而是地方政府所汇集的自元初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50余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的汇编。分前、新两集。前集60卷,包括诏令1卷、圣政2卷、朝纲1卷、台纲2卷、吏部8卷、户部13卷、礼部6卷、兵部5卷、刑部19卷、工部3卷,共10门,下列373目,每目有若干条格;新卷不分卷,列国典、朝纲、吏、户、礼、兵、刑、工8门,门下分目,目分若干条格。它是研究元代社会及其法律制度的十分系统而珍贵的资料。

元朝诏令汇编。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60卷。汇集元世祖中统元年至仁宗延钓七年(1260―1320年)间各朝皇帝颁发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的诏令。分十类:诏令,圣教,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内容表现了元统治者吸收汉族文化,仿照中原政制而建立元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的特点。

书名。原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官修,成书于英宗时。分为前集和新集。其前集收录材料起自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止于元仁宗延钓七年(1320)。共60卷,分大纲十类: 为诏令1卷、圣政2卷、朝纲1卷、台纲2卷、吏部8卷、户部13卷、礼部6卷、兵部5卷、刑部19卷、工部3卷。纲下分目,如《吏部》下有官制、职制、吏制、公规四目。目下又分若干子目,如 《户部》的《田宅》 目下又分官田、民田、荒田、房屋、家财、典卖、种佃七条子目。新集不分卷,为英宗至治 (1321―1323) 年间续辑。其体例与前集相仿,但因随时续增,所以具体分法略有差异,其大纲八类为: 国典、朝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是一部汇集元朝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判案等档案材料的集子。对元代的官制、吏制、宗教、教育、土地、租税、赋役、军役、军器、驿站制度以及宫廷事务的始末和处理结果都有生动、具体的记载,为了解元代的政治、经济、行政、文化、军事、刑法、宫廷诸种情况提供了丰富真实的史料。此书是作为各级官吏处理政事的依据而编写的。因此所收材料均为原文照抄,不加任何增删修饰,而且所汇集的元初至元朝中期的历朝典章,多是《元史》没有或比之更加详尽,因此,是书不但保存了诸多史料的原始面貌,而且可补《元史》的不足。该书元代即有刻本,但后世仅以抄本流传。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沈家本据丁氏藏本校刊,始有刻本行世。1957年,古籍出版社据此本重印。鉴于沈氏本刻印虽精,但文句多误,陈垣曾著《沈刻 〈元典章〉校本》10卷和《〈元典章〉校补释例》6卷两书,是据故宫发现的元刻本,并参校多种本子校勘沈家本刻本的成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