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养殖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养殖习俗分类:【中国民俗】 浙江滩涂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物有泥螺、织纹螺、锥拉螺、招潮蟹、蟛蜞、蛤蜊等,人工养殖有缢蛏、泥蚶、青蛤等。平原陆岸滩涂主要养殖蛏、蚶、蛎、虾、蟹、蛤六大类。另外,浅海水域可进行藻、贝以及鱼虾网箱养殖及放流养殖。 海涂养殖。浙江海岸绵长,滩涂广阔,沿海群众对海涂养殖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据《乐清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乐清沿海海涂养蚶已具相当规模。现在沿海涂面上处处可见蚶田蛏垄。海涂产品品种繁多,有毛蚶、大蛏、肥蚶、牡蛎,青蟹(俗名蝤蛑)、弹涂、沙肠子、蛤蜊、彩虹明缨蛤、菲律宾哈子、泥螺、笔螺、香螺、长蛸、短蛸、小涂蟹、鲎等等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腔肠动物,还有沙蒜、泥蒜、野蒜等独特的滩涂生物,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 淡水养殖。旧时,主要养鲢、鳙、草、青四大家鱼,现已发展到养殖罗非鱼、革胡子鲶、鳗、鲡、甲鱼、河蟹苗、牛蛙、蜗牛以及福寿螺、珍珠蚌、河狸鼠、水貂等。在养殖方式上也由粗放经营转向精养,且开展流水养鳗、河道套养网箱、拦网养鱼、水库精养、高产养鱼、山塘精养、稻田连片丰产养殖等,并逐步转向集约化经营。 民间传承的淡水养殖法有以下四种:一是池塘养殖法。挖田筑内塘养鱼,分土塘和精养塘(水泥垒石),大部分用于鱼苗、鱼种培育。放养时间是在春季。一般情况下是在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的村内、村头坑塘内放养,主要以养鲢鱼为主,配以草鱼、鳙鱼、鲤鱼,每亩可放鱼种400~500尾。村外水坑,水质肥度较差,以养草、鲢鱼为主,每亩放养400~600尾。二是外荡养殖法。外荡养殖亦称“河道养鱼”。旧时,以竹箔等为拦鱼设备,而且都是“只放不喂”、“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现在在养殖技术上,实行网箱养鱼与河道拦网、围栏精养相结合。以网箱培养花、白鲢老口鱼种和培养罗非鱼为主,并推行河道施肥,投饲精料。温州市在九山河中试养珍珠蚌,运用串吊法和笼养法,获得成功。三是水库养鱼法。水库养鱼,主要采用网箱养鱼,如罗非鱼,一般经六个月的人工饲养,即可陆续起捕上市,放养鲤鱼、鳗鱼等,效果均好。瑞安桐溪水库还试养河狸鼠获得成功。四是稻田养鱼。水、温、光、热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水质理化条件好,有机质较多的稻田,均可养鱼。现在也有将河蟹苗放养在稻田内,加围网,即由其自然生长,也有在稻田中放养福寿螺(即苹果螺)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