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三万户与宣政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十三万户与宣政院

分类:【地域文化】

当北方的辽人建立的政权崛起时,东部藏区首领一样与他们联络,称之为“契丹大辽”。金人继起而蒙古人的铁骑蹂躏着欧亚两洲时,西藏人惊惧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各地方领袖以犹疑的眼光尝试着与蒙古王室接触,主要目的是希望免除蒙古兵力横扫的涂炭。拉萨附近的蔡巴(自称为噶尔氏后代),和止贡巴(自称为属庐氏的苗裔)分别跟蒙古宗王旭烈兀等挂上了钩。蒙古方面也由阔端汗直接派出使者到藏区深入调查并邀请有代表性的人物前来谈判,阔端汗以皇太子之尊领吐蕃各地为其封邑,当然十分关心如何能在这时发挥他的作用。

在这新的时代转折的时刻,萨迦巴(sa-skya-ba)在西藏广袤大地上崭露头角,成为令人注目的新星。这时候萨迦巴已经是由一个新兴的昆氏家族和新兴的教派(萨加派以道果教授为其特色)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当号召力的权威,它已把宗教神圣的力量和世俗的权势密切结合起来,能号召后藏大部分群众,特别是在这一昆氏家族里出现了几位能干的,有高度文化、学术修养的喇嘛,更成为人们崇拜的目标。阔端汗想尽办法来邀请的一位就是后来名垂古史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参。

萨班受到许多地方头人领袖的嘱托,携带了自己两个侄儿,一个10岁,一个7岁,历尽艰险,到达凉州,在阔端的牙帐,与阔端本人开始了推心置腹的会谈,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考虑到藏区人民和社会的安定幸福,由萨班出面写了一封著名的告藏区各地领袖人物的公开信:

?! 吉祥! 敬礼护法文殊菩萨!

具祥萨迦班智达致书与卫、藏、阿里善知识施主大德:

余为弘扬佛教,体念众生,更顾念操蕃语之众,来霍尔地方。如余前来之大施主极为欣悦曰:“八思巴兄弟如此年幼,能偕从人一道携来,吾已深思矣。尔系以首归附,他人咸系以足降顾者;尔为吾所召来,他人则系惊惧而来,此情吾岂不知乎?! 八思巴兄弟前此已谙蕃土之教,仍着八思巴习之;恰纳多吉可令习霍尔语文,吾以世法护之,尔若护以圣教,则释迦牟尼之教岂有不遍弘海内者。”此菩萨(化身)汗于佛法三宝深为崇敬,教化修明,善遇臣下,于余恩泽更异于他人。曾谓:“尔静心传法,所需吾悉与焉,尔善事吾,吾知之;吾所为良善与否上天知也。”于八思巴兄弟尤为关切。以“自觉奉法、邦土叨光”之纯良用心,谓:“尔可令尔所部土蕃民户善习法规。吾当使乐业安居者。”祝祷此汗王及王室长寿之佛事其各勤奋从事焉。

要言之,此霍尔之军旅无算,窃以为瞻部州已悉入其辖土矣,顺彼者与彼共苦乐;民怀厌恶不遵功令而空言归顺则不许,且终有因而复灭者。畏吾儿之境未遭涂炭而昌盛逾前,人畜由彼等自理,必贽赤,库吏、别乞、均由彼等自任之。余如金国、西夏,阻卜等地未亡之前虽已派有霍尔使者。然(彼等)不遵功令,终遭复亡、逃遁无门,仍需俯首归降。后、彼等能奉行唯谨,至今,其各自之别乞,库吏、军官、必贽赤等官员已多有委其贤者任之者。吾等部众?悍,或有希冀百计千方脱逃者;有冀道长路远而(霍尔)或不至者;有冀战斗获胜者;狡诈朦骗之辈定遭复亡,仍需各自输诚归顺者甚多。因吾等蕃部凶悍,除驱为奴隶者外,委为官者百不得一二。蕃部归顺者虽众然贡物甚微,(此间)王公内心颇有不悦之概。

前此数年,霍尔军旅未曾压堆,余偕白利来归顺时,此间善通款曲,并言堆阿里、卫、藏等部已降,白利各部各各归顺。故至今未遣军旅亦已收益矣,然堆境人众亦有不知此者。其时,向此邦输诚因贡物不丰,未能释疑而遭重兵践踏,人畜尽失,此事尔等当亦有所闻,与(霍尔)交兵者自以地险,人雄、兵众、甲坚且娴于箭法,希冀获胜,终至复亡。

或以为,霍尔本部乌拉及兵差、轻微,他部乌拉及军差负担甚重。殊不知与(霍尔)相比。他部或稍轻焉。

又谓:“若能遵行功令,则尔等之地,各处部众原有之官员仍然加委供职。召萨迦之金字、银字使者来,吾任之为达鲁花赤极为妥当。此事可广事宣谕;应派干练之使者从事之。另将各地官员姓名、部众数字、贡物之量善缮三分,一送吾处,一放萨迦,一由各地长官执掌,并书志某已降,某未降,若未分别,则恐 于未降者之祸殃及已降者。萨迦金字使与各地官员善为商榷,利乐众生有情,勿擅作威福;各地长官亦母不与萨迦金字使议而擅权自主,法规中无不议擅权之条款,若触及刑律,来此申诉亦难矣,尔等其协力同心焉。”

遵奉霍尔法令定有裨益,金字使接送伺候应力求周到,盖金字使至时均先询以“未有遁逃者乎?”“遇战者乎:”“于金字使善为承侍否?”“得乌拉供应否?”“降顺者其意坚诚否?”若逢金字使不悦,则定进以危言,欣喜时亦能福之也。若不听金字使之言,虽有所为亦受刁难者屡见不鲜。

地方缙绅携贡物来此而受礼遇者有之,吾等若亦思获善遇者,(吾等之)长官其携以厚贡,偕萨迦人前来,贡物多少亦与之议,余亦于此间划策,然后来此。则尔我均获安乐也。去岁,余曾遣人告以如此方为上策之议,尔等未见如此作者,岂思于复灭之后各自俯首贴耳听命者乎? 届时将下何命令,亦难预知也。尔届时千祈勿谓“萨迦人虽至霍尔邦土与吾等并无利益”也。余为利他之心,顾念操蕃语之人众而来霍尔地方者,听余之言必将受益。尔等未亲睹此情此景,仅凭耳闻,自难全信,故亦有思战以获胜者,如此,则正似“安乐静闲鬼揿头”之谚:兵燹之余。恐卫、藏之子弟生民将有驱来霍尔邦土之虞也。余祸福均无悔意,依上师三宝之加持恩德或可获佳境。尔等其亦向三宝祈祷焉。

汗于余关切逾常,故金国、蕃、畏吾儿、西夏等地之善知识大德,各地人士均目为奇异,前来听经,极为虔诚,吾等来此之人,勿劳操心霍尔将如何对待,均甚为关切,待之甚厚,余之安全其放心勿劳关注可也。

贡物以金、银、象牙、大粒珍珠、银仇、蕃红、木香、牛黄、虎(皮)、豹(皮)、山猫(皮)、水獭(皮)、蕃呢、上卫氆氇等物,此间甚为喜爱,此间于牲畜颇不屑顾,然各地可以最佳之财物贡来即可。

“有金能如所愿”,其深思焉!

佛教偏弘各欤!

这封信以坚定的经验性的笔调,抒发佛教特有的悲情,深深感动了藏区领袖人物,完成了维护藏区人民最大利益的使命。

从信中可以清楚看出,萨班代表各地方领袖和蒙古王室达成了协议: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而受到保护。信的口气是十分诚恳的,作用是巨大的,实际上是藏族历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文献。

事实上,萨班已萌发了寻求某种强力的黏合剂来为藏族分裂进行整合,而这一思想事实上已深入人心。

不久,阔端汗和萨班相继病故,而萨班的遗体就建塔在凉州,至今犹存。他们的继承者,蒙古方面由忽必烈登基成为薛禅皇帝(世祖),而萨班的侄子八思巴自然受到重用,成为第一位国家级宗教最高官员――国师,后来又升格为帝师。天下普称为大元国师,或者叫大元帝师。当时的封号是:“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知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板的达。”这不仅是荣誉称号,而且赋予实际的权力:他“领天下释教,”“郡县吐蕃之地而领之于帝师。”接着进一步在中央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总制院(公元1288年改称宣政院),下设院使、副使,都由帝师提名,政府任命,统一在帝师领导下工作,具体内容就是管理全国的佛教和西藏地方事务。这个衙门很阔气,在大都能直接跟皇上、皇后打交道。

西藏经过调查、协商划分了十三个万户府,它们是前藏六、后藏六、当中一个。下面这个表可以说明万户管辖的地区:

以上这个十三万户名单,是根据第五世达赖喇嘛的《西藏王臣史》列出的,其实,五世达赖上距元初,也二三百年了,“十三万户”不过是一个总名称,具体的万户也有变化,比较一下《元史百官志》所列,就有一部分不同。不过,萨迦人统驭着西藏,只对大皇帝负责是最基本的事实。除了这一名单以外,还可以发现元代中央政府要求在西藏实行的几件事,都一一做到:设立驿站、调查户口,这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蜜月时期。萨迦人充当总的代理人,一共有10位帝师都是萨迦人担任。为了充分说明问题,现将当时对西藏领导的政权、分工,列表以明之:

元代独尊萨迦,在政治上以种种特权,经济上就自然获得方便,予取予夺。特权和专利带来腐化和堕落,也同时酝酿了内部的争权夺利的纷扰,萨迦派统治西藏全境的权威,必然就随着元朝的崩溃受到威胁,终于失去了它的地位,最后仍然退缩到一个宗派范围之内去维持它的生活秩序,可以说萨迦派因元朝之亡失去了优势,中央政府也是无可奈何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