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夏第一戒坛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华夏第一戒坛寺分类:【传统文化】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距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寺内有一座全国驰名的大戒台,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1.戒净天心月一轮 戒台寺历史悠久,据寺内现存碑记及有关文献记载,寺前身为创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当时以戒行见称的智周禅师隐迹之地。辽道宗清宁年间,一位名震中外被誉为“钟普贤之灵,孕凡夫之体”的高僧法均和尚来隐此山。法均于辽咸雍五年(1069年)冬奉诏佐绿金台松务,他于寺左创建了一座菩萨戒坛,广度四众,日度数千。当时,不仅辽国管辖下的民众来此,南方宋土之人来此受戒的也很多。道宗赞他“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当时法均和尚应邀赴各地宣讲佛法,“所到之处,士女塞途,旨罢市辍耕,忘馁与渴,受戒弟子数不胜数”。 2.凤头和尚,鹅头和尚 明代宣德年间,司礼太监阮简等以皇帝所赐金币“僦工购材,做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罗汉,外做四天王殿,左做伽蓝殿,右做祖师殿,东西有庑,外庑做演论之堂,居僧之斋、庖、库廪,糜不具备,外建三门,环以垣……”这次重修工程,是由知幻大师亲自主掌的,始自宣德九年(1434年),完成于正统五年(1440年)。其竣工后,由司礼太监王振奏请更名,英宗皇帝赐额“万寿禅寺”。主持重修工程的知幻和尚,俗姓刘,名道孚,字信奄,很受明英宗器重。英宗召见他时,见他额头凸出,戏呼他为“凤头和尚”,他则表示不敢攀龙附凤,而自称是“鹅头和尚”。他被封为“僧录司左讲经万寿戒坛坛主”。在重建寺院过程中,知幻与僧众“铲荒夷险,郁起重构,散万赀鸠工,择千僧以董役,匠成于心而归于手,笠雨不屐,悉崇饰殿宇,穷极雕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