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唐二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唐二陵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宁县祖堂山下。是五代南唐(937―975年)烈祖李?、中主李?的陵墓钦陵、顺陵的合称。1950年发掘。地面建筑已毁,仅存砖石结构的地下墓室。钦陵规模较大,墓道长21.8米,筑有前、中、后3个正室,东西两边有10个侧室,墓室的建筑均仿木结构,有柱、额、枋、斗拱等形式,前、中两室顶上还有木制藻井的痕迹;中室北面壁顶刻有鳞甲飞动、祥云缭绕的双龙抢珠浮雕,下面两侧石壁上各刻有一顶盔贯甲、手执长剑的守门武士;后室顶上有彩绘的日月星辰,铺地石板上刻有蜿蜒纵横的江河山岳,体现了秦汉以来帝王陵寝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特有规制。顺陵在钦陵西北约100米处,计有大小墓室11间,建筑形制与钦陵大致相仿,规模略小。南唐二陵为1949年后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共出土陶俑、陶兽、陶禽以及玉哀册等文物600余件,为研究唐宋之际的建筑、绘画、雕刻、服饰以及帝王的陵墓制度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现建有南唐二陵保护所,陈列有关文物和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牛首山祖堂山南麓。为南唐先主李?和中主李?的陵墓。二陵相距50米。李?陵称“钦陵”,李?陵称“顺陵”,皆依山而建。钦陵规模较大,上部封土为圆形土墩,直径约30米,高出地表12米。陵南向,墓室有前、中、后三个主室和十个侧室。全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三主室皆木结构式样,砖石壁上砌出柱、梁、斗?等。前室穹窿顶,室内遍施彩绘,图案多为牡丹、宝相、莲花、云气等,是我国早期建筑彩绘之一。中室与后室间有石门一重,门楣上部浮雕双龙戏珠,左右壁饰石雕武士像。后室停放梓宫,比前室、中室为大,建造也更讲究,石砌墓顶绘有日月星辰,青石铺地面雕刻江河山岳,象征“舆地图”,石棺座侧雕有三爪龙和各种花纹。顺陵形制略同,墓室全长21.9米,宽10.12米,高5.42米,有3个主室、8个侧室,砖结构。二陵曾多次被盗,原有地面建筑均已不存。1950年考古发掘,共出土陶器、铜、铁、漆木器和刻字填金的玉制“哀册”等文物640余件。二陵对研究唐宋时建筑、绘画、服饰、帝后生活和墓葬制度等,有极重要的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