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厝柩寄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厝柩寄坟分类:【中国民俗】 陕西各地普遍认为“人死无牵挂,入土最为安”,因而入殓后一般停柩3~5天就要埋葬,如果停放得久了,死者不能及时进入幽冥世界,使亡魂不安,反而显得子孙不孝。但各地也有先不安葬,把灵柩 “殡起来” 的陋习。农村迷信思想严重,为了回避年煞月煞,便把灵柩暂时置于野外,棺外砌一层胡基 (土坯),用泥糊严遮盖,往往放置数年不葬,俗称单坟或寄坟。这种现象无论陕北陕南都很多,尤其清涧、吴堡等县盛行夫妻合葬,人们把死人合葬看得如同活人结婚一样重要。按当地乡俗,夫妻一人先亡,一人健在,先亡者便不能正式安葬,只能临时寄埋或厝柩于外,待夫妻双双亡故后再行合葬; 另外,虽然夫妻俱亡,但父母尚在,或父母中有一人尚在者,也要等父母俱亡,将尸体合葬祖坟后,已死的儿子儿媳才能合葬。如父早亡,母已改嫁,待母年迈或亡故后要请回家来,活着的请人,已死的请尸骨,请不回来的便动员户族去抢,万一抢不回来,则要另聘女性尸骨与父尸合葬,俗称弥婚,即弥合死者心愿之意。这样一来,厝柩寄坟的现象显然较其他地方要多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