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原始宗教的形成及其多元化与一统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原始宗教的形成及其多元化与一统化分类:【地域文化】 原始的信仰,即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都是原始宗教的萌芽。一旦原始信仰发达到认为有超自然和超人类的生命和力量存在,并且创造了在想象中使这样的生命和力量满足人们愿望的方法,从而使纷然无序的诸多信仰因素化为井然有序的一个信仰体系,原始宗教就形成了。楚人对司命、厉神和土伯的信仰的确立,标志着他们的原始宗教观念的成熟,为时不晚于春秋。 司命主宰着人的寿夭和荣枯,厉神专门给人添灾加祸,土伯则决定着鬼的命运。自从有了对司命、厉神和土伯的信仰,加上源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楚人的神谱才完美无缺了。天界的神、地界的神、人界的神和冥界的神一应俱全,蔚为大观。 楚人的原始宗教结构,正像楚国的民族结构,也是多元复合的。楚人的神谱由主神、土神和客神三者合成,显得异常驳杂。主神是芈姓楚人的神,土神是南方群蛮的神,客神则是北方诸夏的神。古代的民族在恪守自己的祖神崇拜的同时,总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的神灵,以为于己有利者吸收之,以为于己有害者拒斥之,吸收的总是比拒斥的多些。与后世的几大宗教相比,原始宗教开放性较多而封闭性较少。原住黄河中游而迁居长江中游的楚人的原始宗教,尤其如此。多一些信仰,等于在生存斗争中多一些保障,何乐而不为!楚俗好淫祀,以此著称于史。《白虎通?五祀篇》说:“非所当祭而祭之,名曰淫祀。”简单说来,淫祀就是既祭自家的神,也祭人家的神,既祭自家的鬼,也祭人家的鬼。楚人对待其他民族的神,宛如孟尝君对待形形色色的门客,迎进来,养起来,多多益善,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的。 楚人所崇拜的主神,除上文已予介绍者外,还有一位土伯。从有关的资料来看,这位土伯是北方的诸夏和南方的群蛮都没有的。他不是总管九州大地的后土,也不是分管各方土地的社神。他是管鬼的,住在冥界的首府幽都,地位相当于后世的阎罗,形象则是一头怪兽。楚辞《招魂》说:“魂兮归来! 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誉誉些。敦铭血拇,逐人聩聩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从江陵一带的楚墓中,出土过许多“镇墓兽”,其实就是土伯像,不如改称镇墓神。土伯像的造型,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变异。年代早的比较简单,年代晚的比较复杂。离江陵近的变异比较小,离江陵远的变异较大。《招魂》所描写的土伯形象,大致可以代表战国中期郢都一带的土伯。但是,在迄今已知的土伯雕像上,没有把土伯的一切形象特征都表现出来。在多数土伯雕像上,表现了其形多弯、其角多尖和其首如虎的特征。至于其身如牛的特征,则全无迹象,倒是可以看出有些土伯雕像其身如龙。土伯的雕像几乎都有一个厚实而规整的方座代表大地,他那如牛的躯干或许还在肉眼看不到的幽都吧?楚人以为:人死后,灵魂有升到天界去的,有降到冥界去的,也有一时不上不下而漂泊四方的。能到天界当然最好,但须有道术,谈何容易!一到冥界即化为鬼,前途就险恶了。假如得不到土伯的宽容或庇护,就可能成为土伯的食物。在墓中放置土伯的雕像,就是为了乞求土伯的宽容或庇护。 楚人所崇拜的土神,除上文曾经提到的伏羲、女娲外,至少还有湘君和湘夫人。伏羲和女娲是楚蛮的神,湘君和湘夫人是扬越的神。湘君和湘夫人见于楚辞《九歌》,他们显然是一对配偶神。按照后世的说法,伏羲和女娲也是一对配偶神。配偶神的存在和发达,是楚地土著神话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特点。据《九歌》的描写,湘君和湘夫人对民间的祸福似乎不甚介怀,他们所关心的主要是自己的悲欢。倒过来说也是可以的,即民间对湘君和湘夫人的权威和神通不甚在意,对他们的感情生活却怀有莫大的兴趣。 楚人所崇拜的客神,有炎帝、轩辕、颛顼、高辛、共工、黄河之神、洛水之神、司命和厉神等。其中,资格很老、地位很高而且神通很大的是炎帝和高辛。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有句曰:“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可见,楚人以为炎帝是全天的主宰,祝融是奉炎帝之命从天界到地界来的。楚帛书又有句曰:“帝?乃为日月之行……”按,帝?即帝俊,亦即高辛或帝舜,其号为重华。在楚人心目中,他已升格为支配日月运行的天神了。对轩辕和颛顼,可能只有博通掌故如屈原者才比较熟悉,楚国民间是相当生疏的。楚庄王祭过黄河之神(河伯),但楚昭王以为越境去祭黄河之神是不必要的。对洛水之神,楚人不像对黄河之神那么熟悉,未尝献祭,徒闻其名而已。 司命和厉神都是北方先有的,传入楚地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司命的神化,是占星术和宿命论结合所促成的。司命有两颗星,都属于虚宿,西称为宝瓶座24和26,楚人则称之为“大司命”。还有“少司命”,即《周礼?春宫大宗伯》所谓“文昌司命”,西称为大熊座θ。大司命是北方和南方共有的神,少司命则是楚地独有的神。大司命统管众人的寿夭,令人敬畏。《九歌?大司命》有句曰:“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森严的气氛,弥漫在字里行间。少司命专管婴儿的出生和成长,最受求子心切者的爱戴。《九歌?少司命》描写了神与人之间缠绵悱恻的恋情,有句曰:“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望美人兮未来,临风?兮浩歌。”人与神的恋情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人借助于异想天开的灵机,以向神求爱的方式向神献媚,而实际追求的是称心如意的子嗣,即同章所写到的:“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厉神或称厉鬼,就其广义而言是凶神恶鬼,就其狭义而言是瘟神疫鬼,本来是对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但楚人以为他也能为己所用。屈原在《九章?惜诵》中写道:“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这样一位也能与人为善的厉神是楚化的厉神,与本性原貌已大相径庭了。 楚人还有其他客神,如太?、少?、句芒、蓐收、玄冥以及海神若等等,他们在屈原的作品里都留下了踪影,但在民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假如只看神名,那么,北方诸夏有的神,楚人大半也有,或者倒过来说,楚人有的神,北方诸夏大半也有。给人的印象,似乎楚人的原始宗教只是北方诸夏的原始宗教的一个支派。诚然,在楚人的原始宗教和北方诸夏的原始宗教之间,有趋同的倾向在潜滋暗长,但这是因时而异的;时代愈早,双方的差异就愈大;反之,时代愈晚,双方的差异就愈小。作为深层文化的原始宗教,其趋同倾向比物质文化的趋同倾向要小得多,比哲学、文学等精神文化的趋同倾向也要小一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