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受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受戒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规仪。亦称作“纳戒”、“进戒”。指佛教信徒通过一定仪式接受佛教戒律。佛教戒律规定,佛教徒要求出家,应先从一位比丘为依止师,并受“沙弥戒”,当年满20岁时方可再受“比丘戒”。唐宋时期,佛教徒出家应先到寺院中作“行者”,受“沙弥戒”或“沙弥尼戒”后,于政府所定度僧日期,经政府甄别或经考试合格取得度牒,方可受比丘戒或比丘尼戒。至明末,开始实行“三坛同受”。戒有居士戒、沙弥戒、具足戒、菩萨戒等之别,因而受戒仪式也有各不相同。优婆塞(在家男居士)、优婆夷(在家女居士)须受持五戒;沙弥和沙弥尼须受持十戒;比丘和比丘尼须受持具足戒。受菩萨戒时,还有在头顶烧香疤习俗。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中,认为此种习俗“并非佛教原有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受沙弥戒和比丘戒时,宜个人单独受戒,一般不集体同受,最多不得超过3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