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哭哭啼啼的热热闹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哭哭啼啼的热热闹闹

分类:【风俗文化】

结婚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喜乐喧天。可偏偏在最热闹的吉期将临之际,却传来阵阵哭声,与欢声喜乐形成了鲜明的反调,这就是汉族民间奇特的 “哭嫁”之俗。

传说嫁女若不哭,往后多灾多难日子苦。浙江绍兴一带认为不哭嫁,新娘子生孩子只能生个小哑巴。广西永福一带认为新娘不哭嫁,死后无葬身之地。而大多数地方认为哭嫁是为“哭发”,哭得越凶越久,日后越发,不仅娘家发,夫家也发,所以如出嫁不哭嫁的姑娘便要被人指责为没有家教。其实旧俗包办和买卖婚姻流行,对夫婿的底细不了解,姑娘一经出嫁,就得从一而终,“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叫”,婚后是吉是凶?是祸是福?不可预料,能不叫人悲愁交加吗?何况与家人离别,又有难断的依依之情,故哭天、哭地、哭祖宗、哭父母养育之恩; 哭兄嫂、姐妹手足之情……“哭嫁”便形成了风俗。

新娘何时开始哭嫁?各地不尽相同。广东东莞在喜日将近之际,新娘日夜在床上啼哭,其实是含泪唱着动人的哀歌,俗称“开叹情”。哭中骂起媒人和夫家来,词语无论怎样毒辣,也无人敢指责,媒人也不能因此而生气。

江苏、安徽交界的石臼湖畔,新娘在出嫁前的三天就与其母亲闭门不出,每天早晚母女对哭一场。哭声一天赛过一天响,俗称“哭发”,声音越高越发。边哭边诉,内容很多,哭声中带着民歌小调。听起来凄凄恻恻,看热闹的邻里,帮忙的姐妹乡亲也为之抹泪。哭到出嫁前一天,进入了高潮,女儿换上一身新装坐在床上,母亲坐在床边相对而哭。主要的哭词有:

  母亲哭:

一到夫家要敬公婆,贤德媳妇热心窝,

莫对姑子来顶撞,为嫂理应多谦和。

关心丈夫洗浆衫,勤勤快快有人赞,

莫与邻里争长短,和和气气保平安。

女儿哭:

女儿离家难回乡,只望父母都平安,

兄嫂若有不是处,大人大量多原谅。

弟妹在家要听话,多为父母担斤量,

等到年节团圆日,女儿回来看亲娘。

母女离别之情,母亲对女儿的谆谆教导,女儿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无不哭得淋漓尽致,兼之声泪俱下的表达,确实催人落泪。

广西贺县一带俗称哭嫁为“叹嫁”。按俗规出嫁的新娘“叹嫁”两个晚上。叹 (赞) 的程序有一定习惯,从叹祖宗、叹父母,再叹邻居,叹亲戚朋友。当新娘叹及已出嫁的妇女时,该妇女就得与她对叹。未出嫁的姑娘在房中陪着叹,村里的小伙子可以在新娘家中听叹。听到叹得精彩,使人满意之处,小伙子放鞭炮庆贺,于是哭上一阵,放一阵鞭炮,嬉闹一番。这种在鞭炮声中又哭又笑又闹的哭嫁场面确实别开生面。

浙江温州的“哭嫁”在迎亲之日进行,有的俗称“哭轿”。这一日大清早新娘便开始哭,新娘的母亲,姐妹,还有六亲女客都陪着她哭。新娘子是逢人便哭,哭诉的内容因人而异,但以诉说离情别恨为多,哭到高潮有人开始劝哭,哭声即嘎然而止。

前面讲的都是上轿前的“哭嫁”,有些地方则在上轿时“哭嫁”。浙江嘉兴一带新娘上轿时小声哭泣,而新娘的母亲却须大声哭唱。像这种新娘上轿,母亲哭嫁的风俗在开化一带特别盛行,俗称“送女上轿”,把一个母亲对女儿到婆家后的美好祝愿哭唱得绘声绘色,现摘录一二如下:

“囡呀囡。望你嫁到男方,水涨船高,脚踏楼梯步步高,手托莲花朵朵好。蒂夫蒂妻,公婆欢喜。蒂夫上床,子孙满堂;蒂夫上桌,铜钱满地撒。凤冠上头,金珠上身,蓝纱角带,四季发财,元宝滚进来。

“送你一张席,做对好夫妻。给你一把花生,婆家满地生根。头上插朵花,生个外甥戴乌纱。上轿换身裳,生个外甥状元郎。上轿换条裤,你到婆家百万富;上轿换条裙,你要做夫人。

“红鞋一双,我囡吃起白米饭,良田满田畈。我囡八字好,囡婿拿轿接娘嬉。囡命好,买田买到水来头,做屋做出四角楼。给你一把梳,买田又买租; 给你一把篦,买田又买地。给你一把尺,有的吃来有得积。给你一把伞,天下都遮牢。给你一只红布袋,一代传一代。头戴凤冠手带镯,带得婆家笑呵呵!”

在开化,船民的哭嫁还有新郎的“劝娘”之俗,更是饶有趣味。迎亲之日,当新郎的迎亲船靠近新娘娘家船时,新娘母亲走出船篷,坐在船头高声哭唱,声声诉唱母女离别之情。这时新郎可过去进行劝哭,俗称“劝娘”。俗规劝得丈母娘破啼为笑,才可接走新娘,否则母亲就坐在船头哭个不休,绝对不能让女儿上夫家船。有些嘴拙的新郎劝不得丈母娘发笑,几个小时僵持着也接不到新娘,直急得满头大汗。而机灵乖巧的小伙子,三言二语可使丈母娘破啼为笑,接亲即马到成功。据说有那么一个迎亲郎,他走到丈母娘跟前,装着越剧《祝福》中贺老六那副憨厚的样子,有腔有调地劝道: “妈呀,妈! 侬哭也用不着哭,我会待她好咯。”丈母娘听了一高兴,“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风俗确如田间草丛的野花,千姿百态,各自散发出其特有的芳香。“哭嫁”之俗,不仅哭的时间不同,哭词不同,哭调不同,各具千秋,就是哭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既使人泪落,又令人捧腹。

浙江绍兴之俗,新娘上轿后在轿里哭泣,她的母亲却在房内坐在马桶上嚎啕大哭。新昌、嵊县一带在花轿抬出门时,新娘母亲开始哭嫁,边上楼梯边哭喊。哭嫁词一般都是嘱咐女儿“敬重公婆”,“妯娌和睦”之类的话。这种边上楼梯边哭之俗,大概是出于祝愿女儿婚后,生活如上楼梯一般步步高升吧。

广西富川的哭嫁方式最为奇特,俗称“游哭”。迎亲喜日凌晨,鸡叫头遍,新娘便开始哭嫁。名为哭实为唱,唱中略带伤心调。头遍鸡叫完,先唱“金鸡歌”。唱毕依次哭祖宗、哭父母、哭兄弟姐妹、哭女友伙伴……先从父母的房间哭到灶间,再从灶间哭到堂屋,然后从堂屋哭到家门口,再上街哭,一直哭到村口方休。真是热热闹闹之中的哭哭啼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