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摩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摩崖分类:【地域文化】 又称大观峰。在泰山岱顶天柱峰下,崖壁陡峭。上有历代诗文题刻多处,琳琅满目,古色斑然,洋洋大观。其中最大的一处摩崖石刻在大观峰东侧,为唐玄宗御撰御书的《纪泰山铭碑》,系玄宗李隆基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东封泰山时所书。高13.3米,宽5.3米,共996字。字体俊逸雄浑,开书法“唐隶”一格。古人评论:“书法遒劲,若怒猊渴骥,羁束安闲,不惭汉碑”,“盖自汉以来碑碣之雄壮未有及者”。碑文后有从臣题名,多已漫漶,仅“开国公臣李仁德、上柱国臣李元?、臣尉大雅、臣王敬之……”等三十余字依稀可辨。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共有“一铭三颂”。除《纪泰山铭》外,三颂是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和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前两“颂”均已失考,“苏颂”原在《纪泰山铭》西侧,明代萧协在《泰山小史》中记载:“唐苏东封朝觐颂,字径寸余,笔亦庄雅。近闽人林?勒‘忠孝廉节’四字覆于石刻上,樗削几尽。”明末张岱游泰山时曾发出“怒不欲观”的愤慨。到了清代,乾隆帝又作《宿岱顶》诗刻于其上,遂使“苏颂”摩崖面目全非,成为名副其实的清摩崖。《纪泰山铭》从元朝以前就已开始贴金保护了,因此,虽历经一千二百余年,字迹仍清晰完好。解放后,在大规模整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贴金,使这一古老的摩崖石刻更加辉煌壮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