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民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族民居分类:【地域文化】 回族在中国2000多个县、市、地有聚居, 最突出的特点是 “大分散, 小集中”, 环清真寺而居, 自成群落。其民居因地域等诸多因素, 呈多样性。西北地区的回族民居, 多是土木结构平顶房, 房顶无瓦, 呈一面坡排水形式, 房基高出地面尺许, 多以北房为堂屋, 讲究有檐廊, 院落呈长方形, 厨房在西北南跨院位置, 有的院落分前后院, 前院为住房,后院为果园, 或为藏储、厕所等。也有洞穴式民居。内地民居房顶呈人字形铺瓦, 城市则喜欢四合院式,散居者喜欢房连房, 或相近而连成一片。杂居于其他民族聚居者有较多相随性。回族民居一般都备有汤瓶、吊罐等沐浴设施。民居装饰的图案、色彩、造型、布局宁静而有生气, 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喜绿色、白色, 门、门框、窗、梁、柱、斗拱、门楣等处喜用几何、植物花纹等雕刻或贴饰。室内多悬挂绘有麦加天方克尔白图案的图片、画、毯, 以及经文书法, 汉文字画或以牡丹、松柏、梅花、荷花等草木花卉为内容的绘画,堂屋正中案几多摆设刻写有经文等的香炉、花瓶等。讲究美化庭院,设花圃,多栽种牡丹、鸡冠花、百合、指甲花、菊花等花卉,也注重软装饰,有的地方门窗喜用剪纸装饰。散居回族民居门楣一般贴有用阿拉伯文书写的“门杜瓦”,以示“清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民居条件和居室陈设装饰不断丰富变化,传统装饰与现代电器等浑然一体,仍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三亚回族住宅造型均沿袭穆斯林风格,正门墙外都镌刻有阿拉伯字书写的“平安”横匾。旧时,回族不与其他民族杂居。公、私室不讲究华美,多用茅茨盖顶,官署及绅士之家亦沿其陋,近黎者亦效其栖峒巢木,不尚华饰,惟取坚固而已。房舍内分设客厅、厨房、卧室各一室,番鸭栅、兔舍井然有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回族的住房已由昔日的草顶泥墙逐渐向砖瓦平房及钢筋混凝土楼房过渡。 青海回族在分布方面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来说,回族“小集中”的特点尤为明显。在农村,回族总是自然集中,形成一定的村寨。在城镇的回族也往往是自居一边,形成较集中的地段和街巷。即使在回汉杂居的地方,回民也常常尽量使房屋靠拢在一起,左右同族相邻。因为这样居住,除了生活方便外,还便于联系,互相帮助,也便于开展宗教活动。另外,这种“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也往往与宗族、家族有一定的关系。过去青海回族近亲结婚、亲上加亲的情况很多。当地有“老回回的亲,苦紫菀的根”(形容盘根交错)的说法,自然与这种小集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青海回族的居住情况大体与当地汉族相同。回族的城镇住宅一般为土木结构。有一种住宅叫“楼院”,因院内的一面或数面修有楼房而得名。乡村住宅多数是四周筑有高墙的独居院落――庄窠。多数房屋是将屋梁、椽子担在四面土墙上修成的,叫“土担梁”的房子。有谚云:“靠上个大墙好盖房,大墙倒掉盖不起房。”说明了农村建房结构的特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