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讳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对已死的君主七世以内不得直称其名,甚至皇帝本人也必须遵循的讳制。如秦始皇名“政”,《史记索隐》在《秦楚之际月表》为讳“政”字,改“正月”为“端月”。又如为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许慎在《说文解字》“秀”条下只书“上讳”二字,不作解释。国讳主要避讳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讳禁范围扩大,进而讳及皇帝的字、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的生肖及姓等。在外交上,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国讳”。由于国讳涉及面宽,如帝王之名为常见字,会给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为此,封建帝王取名时,以“难知而易讳”为原则,尽可能取单名、用冷僻之字,如唐武则天自造“?”(zhao)字为名。详见“避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