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布分类:【中国民俗】 战国、秦汉时期,湖南地区的纺织水平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清初时的衣被布料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棉布,俗称“土布”、“大布”或“粗布”。青蓝布经染坊踩石加工,硬挺平直,油光发亮,未下水时,十分美观,所以非万不得已,新衣是不轻易下水的。浏阳北乡是棉布之乡,从幼女到老妪悉善纺织,有的男子也会纺织,所产彩色格子布美观大方,远销他乡。浏阳又是夏布之乡,夏布洁白如银,质细轻便,穿着凉爽透汗,经久耐用,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在明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历来有“杭州纺绸换浏阳夏布”之说。清末以来,洋纱洋布日多,穿着日渐华丽,但土布衣服仍以透气、贴身等优点为民众所喜爱。 土布的编织在江西较为常见。以南康县为例,其境内的土布生产在清代已颇为兴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有织工达3000人之多。至抗日战争时期,抵制日货运动使穿土布的人越来越多,土布的编织量因此骤增,当时该县就有织机近万架,年产土布近百万匹。唐江、潭口近半数的村、户都从事织布业。因为织造精细,远销至广东、湖南、福建,其品种多为土白布、土蓝布、土蓝花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