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壮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壮歌

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歌”。即壮族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广东连山及贵州、湖南的壮族聚居区。唐宋时已有“刘三姐”是唐初壮族民歌手的传说。刘三姐被誉为歌仙,至今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说法。壮歌可分为叙事诗歌、劳动歌、生活歌、诉苦歌、情歌、盘歌等多种。叙事歌(诗)中以《嘹歌》影响最大,由三月歌、日歌、夜歌、入寨歌、离乱歌、建房歌和散歌7部分组成,共1.6万行。《布伯》亦是典型的叙事歌。《嘹歌》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行;《布伯》歌颂了布伯对雷王的斗争。生活歌《达隐之歌》反映了封建婚姻给妇女造成的悲剧。情歌更丰富细腻,可以用情歌恋爱交友,描述男女相恋的整个过程。壮歌形式多样,可分为“欢”、“西”、“师”、“加”等。“欢”是五言四句,腰脚韵和头脚韵互押,故又称“勒脚欢”或“勒脚歌”。清李调元所辑民歌集《粤风》中,曾收《壮歌》、《?歌》(汉文音译)各一卷。在明代古籍中已有“勤脚欢”的记载。壮歌的各种曲调有1000多种,可以独唱、重唱、领唱、合唱,丰富多彩。198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有《壮族排歌选》,何承文、李力庆翻译整理,收情歌百首。1983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壮族歌谣概论》,黄勇刹著。

各种不同类型的壮族民歌的代称,流传在广西众多农村地区。自古以来,壮族就有对歌赛歌的歌圩活动,歌圩有别具一格的歌栅。壮歌与歌栅约有1200多年的历史。壮歌主要分为“壮欢““壮西”、“壮加”、“壮囡”4种。最常见的是“壮欢”,有五言欢、七言欢、五三言欢、七三言欢等,均结构严密,韵律讲究。著名的“勃脚欢”,每首歌分为两组,第二首歌的第二组是第一首歌第一组的重复,第三首歌的第二组是第一首歌第二组的重复;在押韵上,开头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与第二句的第二个字要押腰脚韵,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押牌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与第四句的第二个字押腰脚韵,并在唱到每组的最后三个字时反复拉长音吟咏两三遍。如:其一,“坐在枫树下,青藤两人攀。如同双鸳鸯,伴游过大江。”其二,“生同在一起,死连在阴间,坐在枫树下,青藤两人攀。”其三,“那怕水漫天,手携手不放。如同双鸳鸯,伴游过大江。”壮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歌色彩,壮族男女老少都喜欢唱,特别是每年“三月三”的赛歌会更热闹非凡,成为壮族民间广泛流行的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有的男女青年就是通过对歌而结识成亲的。

又称“?歌”,即壮族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广东连山及贵州、湖南的壮族聚居区。唐宋时已有“刘三姐”,是唐初壮族民歌手的传说。刘三姐被誉为歌仙,至今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说法。壮歌可分为叙事诗歌、劳动歌、生活歌、诉苦歌、情歌、盘歌等多种。叙事歌(诗)中以《嘹歌》影响最大,由三月歌、日歌、夜歌、入寨歌、离乱歌、建房歌和散歌七部分组成,共1.6万行。《布伯》亦是典型的叙事歌。《嘹歌》控诉了封建统治阶段的罪行;《布伯》歌颂了布伯对雷王的斗争。生活歌《达隐之歌》反映了封建婚姻给妇女造成的悲剧。情歌更丰富细腻,可以用情歌恋爱交友,描述男女相恋的整个过程。壮歌形式多样,可分为“欢”、“西”、“师”、“加”等。“欢”是五言四句,腰脚韵和头脚韵互押,故又称“勒脚欢”或“勒脚歌”。壮歌的各种曲调有一千多种,可以独唱、重唱、领唱、合唱,丰富多彩。

亦称“?歌”。壮族民歌。唐宋时已盛行传说刘三姐系唐初壮族民歌手。以善于触景生情, 托物取喻为特点。有诉苦、叙事、叙史、农事和情歌等内容。五言四句的,称“欢”,七言四句的,称“歌”。因均押腰韵和脚韵,故又称“勒脚欢”或“勒脚歌”。清李调元(1734―?)所辑民歌集《粤风》一书,曾收《壮歌》、《?歌》(用汉文音译)各一卷,保存了壮歌的原始资料。

亦称 “?歌” 。壮族民歌。有五言四句与七言四句两类,前者称作 “欢” ,后者称作 “歌”。因都押腰韵和脚韵,故又称为 “勒脚欢” 或 “勒脚歌”。内容有农事、叙史、叙事、诉苦、言情等。壮歌语言生动,设喻巧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相传最善于唱壮歌的是被称为 “歌仙” 的唐代壮族农家女 “刘三姐” (亦称刘三妹) 。她聪明过人,能出口成章,自编自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