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同华严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同华严寺

分类:【地域文化】

华严寺座落在大同市城区的西部,气势雄浑,为当地一大景观。大同历来是北方重镇,北魏时曾建都于此,称平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大同划归辽地,成为辽政权的陪都,称西京;金代仍以大同为西京,前后历经200余年,华严寺是契丹统治者在陪都西京兴建的重要活动场所和宗教建筑,所以殿宇巍峨,踞于闹市之中,在民居、店肆的陪衬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华严寺内至今保存着辽金建筑遗物,融会汉、契丹两个民族的建筑风格与佛教文化的内涵,在建筑史上具有代表性,在文化史上尤为民族文化交流融汇、佛教文化浸润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见证。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人说,华严寺“肇自李唐”,

“唐尉迟敬德增修”

确否已不可考。寺内两大主建筑之一薄伽教藏殿内梁下有辽代兴宗重熙七年(1038年)建殿题记:“维重熙柒年岁次戊寅玖月甲午朔拾伍日戊申午时建。”可知寺院建于此时当无疑问。这是契丹统治者崇佛的举措。契丹族原为活动于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建立辽王朝以后,在东临日本海、西达中国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对汉、女真、蒙古等民族进行统治,解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上的头等大事,利用宗教来消弭冲突,维护统治,是政治上的需要。同时宗教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当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诸帝崇奉佛教,曾在北京房山县续刻佛藏石经,也曾雕造木板大藏经,即《契丹藏》。辽兴宗时赐民户给寺僧,授予僧人三公、三师兼政事令等官爵;道宗末年一岁饭僧至36万人,一日剃度至3000人。华严寺的兴建,就是这种崇佛、佞佛的产物。

但又不仅此也。据《辽史?地理志五》载:“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故论者均认为此寺具有太庙的性质。按太庙是汉族文化传统中的制度,主要是宗法政治制度的象征,也反映祖先崇拜的观念,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左昭右穆,秩序井然。辽皇室有意于奉安诸帝神像,然而却让佛教建筑兼有宗法功能,这是汉族封建帝王难以想象的行为,只有未受汉文化长期熏陶的契丹统治者才能如此草率。当然不能排除此中有求佛庇佑其先祖的意愿。华严寺作为佛教寺院而兼有太庙性质,将两个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具体而微妙地表现出来。

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陷西京,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保留下来的建筑物仅剩5处,薄伽教藏殿是其中之一。金天眷三年(1140年),僧录通悟等人重建该寺,造观音阁、钟楼,垛殿等,寺内另一座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即建于此时,大殿梁上有“天眷三年”题记。金大定二年(1162年)《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教藏碑记》中说“天眷三年闰六月间,……建九间五间之殿”(碑在华严寺内)就是指的此殿。

明代曾重修寺院,补塑佛像,依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华严寺因而成为隔路相望的两组建筑。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大同发生姜?兵变,华严寺再罹兵燹,故现存上、下寺两组建筑,除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宝殿为辽、金故物外,其余都是此后重建的。

华严寺的格局,最大特点是坐西向东。我国的佛寺一般是坐北朝南,形成惯例。五台山佛光寺坐东朝西,是由山势决定,为利用地形而巧设方便。华严寺建在平地,却不同于常规,乃是契丹民族的习俗所致。契丹建国前流行原始巫教,设有巫和太巫,建国后仍作为宗教习俗有所保留。辽代皇帝举行各种仪式时,都由巫或太巫赞祝行礼。凡举行联盟长、皇帝即位要拜日,太阳崇拜是他们的一种信仰。《新五代史?四夷传附契丹传》载:“契丹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其大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门楼屋,皆东向。”以东向为尊是太阳崇拜的反映,所以建筑物要坐西朝东。华严寺主要殿宇都面朝东方,是素无屋宇和城郭宫室之制的游牧民族,在学习了汉族的建筑技艺之后,仍保留着本民族习尚。这又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例证。

薄伽教藏殿为下寺主殿,是一座存放佛经的书库。薄伽是梵语音译,意为世尊,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教藏即贮藏佛经的书橱。据寺内的金代碑记说,辽兴宗时校正的藏经579帙,典藏于此

该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虽经后代屡加修葺,仍保存着辽代的木结构和梁枋彩画、彩塑佛像及藏经书柜。

殿面阔5间,长25.65米;进深4间8椽,宽18.46米,东向正门3间装格子门6扇,其余用厚墙封闭,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举折平缓。殿内外共有斗?8种,形式多样,颇富变化,有令?、华?、慢?、瓜子?、泥道?等,然而式样古朴,手法洗练。殿的外形尚有唐代简朴、浑厚的风格。殿内梁架用平基相隔,分明?和草?两个部分,明?为“月梁式”,形状秀美,草?隐于平?之上,制作略显粗糙。殿内中央3尊佛像顶部的天花板上,各有藻井,形制甚古,与梁架同为辽构。

大殿内四周环壁排列着藏经的书柜,都作成双层檐楼阁式,共38间,称为重楼壁藏。壁藏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经橱,每间开板门两扇;上层为龛,供设佛像或功德主像。两层之间有檐腰平座,平座上设勾栏,栏板全为剔透雕刻,花纹图案多达30余种,花纹的几何形状变化莫测。佛龛上覆盖木制瓦顶、脊兽和鸱吻,檐下柱头斗?极其繁复,共有17种,是目前所知的最复杂的辽代斗?。壁藏至明间处中断,悬空建3间,两侧有一间挟屋(即耳房)的小殿,称“天宫楼阁”。它的左右有弧形的飞桥,称“圜桥子”,和两侧壁藏的平坐相连。壁藏是国内唯一完好的辽代小木作,雕刻精美,整体上给人以剔透玲珑的美感,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而且“天宫”又可看作是辽代建筑的精确模型,对研究辽代建筑风格和细部作法具有重要价值。这件宏大的木制艺术品,安放在薄伽教藏殿内,未经风雨侵蚀,至今保存完好,值得额手称庆。

薄伽教藏殿内的平?藻井和内槽彩画,大都是辽代原物,网目纹、写生花和流水形环状圆光,为辽代通行的纹样。壁藏内部也保存了辽代彩画。殿内完整地保存着29尊辽代塑像。中央为三世佛,周围环绕弟子、菩萨和供养童子,分成3组。中央的佛尊端坐在莲座上,庄严静穆。四大菩萨坐在升灵座上,神情体态各不相同,其中一位胁侍菩萨面形丰满,体态优美,合十微笑,尤为婉丽动人。几位供养童子塑造得个性鲜明,生动传神,生活气息浓厚。这些塑像兼有唐代塑像的丰满、沉郁的特点和宋代塑像中富有生活气息的特色,技法娴熟,自成一格,允为辽代彩塑艺术的精品。

上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在建筑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现存所有古代建筑中单檐木构建筑的最大体型,又是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大雄亦为释迦佛十种尊号之一,佛有大智力,能伏四魔,所以称大雄。大殿始建于辽,是华严寺进行参禅礼佛活动的主要场所。辽保大二年(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于旧址上重建。该殿虽为金代建筑,但也有学者认为它基本上保留了辽代原构。

大殿面阔9间,长53.90米;进深5间,宽27.50米,单檐庑殿顶。檐高9.5米,檐出3.6米,气势雄伟。殿下台基高4米,殿前月台宽敞,更衬托出殿宇的高大。大殿空间因采用“减柱法”,在中央7间大的地方共减少金柱12根,形成相当宽敞的殿堂,给佛像设置和礼佛活动提供了方便。外檐斗?共有5种,形制硕大有力,补间铺作施用60°和45°两种斜?,颇富变化,这是辽金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燕云一带建筑的地方特色。殿顶举折平缓,瓦面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简瓦长80厘米,重约27公斤,极为罕见。正脊两端,矗立着两个高达4.5米的琉璃大吻,色泽如新,又为大殿平添几分雄浑之气。

殿内佛坛上有金身佛像5尊,正中3尊是木雕像,由明代了然禅师于宣德二年(1427年)在京师募造,奉迎到此。其他2尊为泥塑,与3尊木雕合为五方佛。佛像面相扁平上宽,内髻上现宝珠,为藏传佛教的形象。两侧侍立的二十诸天身躯都向前倾15度,也是国内罕见的做法。殿内四壁满布巨幅壁画,高6.4米,总长136.8米,总面积为875.5平方米。绘画是清光绪年间作品,内容有佛传故事、说法图、善财童子、罗汉及千手千眼观音等,各幅之间用山石云树楼阁隔连,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附以沥粉贴金,色彩鲜艳。壁画以外,天花板上还有973块彩画,大部分也是清代绘制,圆环内绘有龙凤、花卉、梵文等。一座殿堂内保存有如此大面积的绘画,就数量来说堪称巨作。

顺便提及,座落在大同市内西南隅的善化寺,与华严寺同为我国辽金建筑中的巨构,也是国务院1961年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时改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年间重建。明代改称善化寺。现存辽金建筑4座,有辽代建造的大殿和金代建造的山门、三圣殿和普贤阁。寺内辽金建筑的总体布局还很完整,为研究辽金寺庙的建筑形制提供了根据。全寺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有文殊阁和普贤阁,原有廊庑已毁,依稀可见唐代风格。这与建筑史上常讲的辽承唐制是一致的。

大雄宝殿面宽7间,进深5间,在全寺殿宇中规模最大。殿内五尊佛像为明代遗物,两侧护法诸天则是辽代后期塑像精品,艺术价值甚高。

三圣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二菩萨,合称三圣。该殿为金初代表性建筑,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檐下左右次间各出60°斜?,形制宏大而华丽,犹如花朵怒放引人注目。这是斗?开始由结构型转变为装饰型的表征。殿内柱子大量减去,前槽宽敞,给礼佛活动提供了开阔的空间。三圣殿内有4块石碑,其中《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最为著名,是研究善化寺沿革的重要资料。

山门5开间,深4椽,单檐庑殿顶。当心间辟为大门通道,门内左右次间各置两尊天王像,故山门实为天王殿。殿内设中柱一列,上置斗?,梁架分作前后两段,均用“月梁式”在中柱上接交,月梁砍削规整,形制美观。纵向还用襻间枋联系,使结构严谨,牢固有力。这是国内现存金代佛寺中最大的一座山门。

普贤阁在院内西侧,宽深各3间,平面方形,高两层,上层置有平座和勾栏,有木楼梯可通上层。梁架与斗?形制简洁,结构严谨,建筑风格有很多辽代特点,细部做法与辽代应县木塔很相似。殿内有金代贞元二年(1154年)建造的题记,可知是金代一座秀丽而别致的楼阁式建筑。

善化寺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辽金寺院,但因紧邻华严寺,建筑的雄浑与精巧俱逊一筹,故声名不如华严寺显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