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慈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慈寺分类:【传统文化】 全名大圣慈寺,坐落在成都市东风路,古称震旦第一丛林。创建于隋、唐之际。唐玄宗赐额“大圣慈寺”。玄奘曾于此受戒。唐、宋时有96院,楼、阁、殿、亭、塔等8524间。每遇节日,名流齐聚,宴游题咏,景况极盛。今寺内存碑石墨迹甚多。旧时寺内以壁画著称,绘佛祖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皆一时绝艺”。相传唐吴道子,前蜀李?、后蜀黄荃夫子诸名家皆在此绘壁,苏轼誉其“精妙冠世”。宋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云:“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之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今存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等及说法堂、藏经楼,雄伟宏丽,为清顺治后重建。今寺辟为市文物展览馆。 又名大圣慈寺,位于东风路,古称震旦第一丛林。创建于唐,玄宗亲赐匾额“敕建大圣慈寺”。当时有殿宇96院,8524间,宏伟壮丽。每逢上元、寒食、端午、七夕、中秋、冬至,文人学士于此宴饮游赏,留下不少诗篇。相传唐代吴道子、前蜀李升、后蜀黄筌等画家曾在寺作画。苏轼盛赞寺中壁画“精妙冠世”。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云:“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此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战火。现存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系清代中期重建。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气象壮观。藏经楼上供奉脱纱佛像千余尊,为其他古寺所罕见。大慈寺现已辟为成都市文物展览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