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理国火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理国火葬

分类:【传统文化】

宋时大理国少数民族葬俗。唐樊绰《蛮书》载,南诏乌蛮死后三日焚尸,唯收两耳贮入瓶、罐,四时祭奠,其余灰烬,掩以土壤。此火葬习俗至大理国时期依然。元李京《云南志略》记,乌蛮酋长死,以豹皮裹尸而焚,再葬其骨灰于山中。它源自西北羌人的火葬风俗,其宗教信仰认为人心必经火的净化,方能升入天国。后又与传入的佛教文化融合,火葬更为普遍。大理国时期,出现了在火葬墓上安放刻有梵经、佛像的石墓幢的葬俗。大理的高生福墓幢、赵氏墓幢、白五塔等古迹,表明当时白族均已信奉火葬习俗(南诏时,白族主要信奉土葬)。《云南志略》载,白族人死后,把尸体放入棺木内,击铜鼓送丧,子女剪发以为孝,哭声如歌而不哀,既焚,盛骨而葬。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大理建昌府(治今四川西昌)一带,人死,以鼓乐吹打送终,在广场上积薪焚尸,如烟灰随气流直立上升,则大杀牛羊,作乐相贺,可能认为死者已升天;如遇大风,烟灰倾斜和被吹散,则大悲恸。大理的么些蛮(今纳西族先民),人死则抬至山下,“无棺?,贵贱皆焚一所,不收其骨;非命死者则别焚之”。可见,大理国中许多少数民族都已普遍信尚火葬,但各民族并各阶层火葬的形式却略有异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