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白积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白积雪分类:【传统文化】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周至、太白三县交界处,海拔3767米。它高峻雄伟,势若天柱,堪称海内名山。关于太白山的得名,一说因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名太白。另一说为神话传说,据《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如美玉,时有紫气复之”。“太白积雪”早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关中八景之一。 太白山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随着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等,都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了从暖温带到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因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中国动植物园”的美誉。太白山原始森林中,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锦鸡等珍禽异兽,国家为此设立了三个重点自然保护区。 在太白山山峰间,有三个圆形的“冰川湖”,分别叫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这些湖泊常年清澈碧蓝,一尘不染。古代,关中遇到久旱不雨,人们就到这里祈雨。传说这里气候奇异,只要在湖边敲锣击鼓,放枪鸣炮,狂风暴雨就会顷刻发作。宋代文豪苏轼对此惊讶不已,赋诗云:“生平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雪果致否?”据说,这里有一种神鸟,守护在湖边,不时将落入湖中的落叶衔走,湖水因此才清澈见底。韩愈有诗描述此事:“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何有脱叶,欲坠鸟惊救。” 很早以来,就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的传闻。“诗仙”李白《登太白峰》云:“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在诗人笔下,太白山直插云霄,为登上青天打开关隘,竟可乘云驾雾,摘下月亮,其高峻雄伟之势历历如绘。太白山不仅是秦岭山脉最高峰,而且也是诸峰中景点最多者。人们既为太白山的奇异景致所陶醉,又为大自然的神奇巧妙所折服,把这一切都归功于神灵的主宰,于是出现了不少有关神灵的传说,出现了祭祀神灵的祠庙。大约在西汉成帝时,山下就有了太白山神祠。唐玄宗时从山上金星洞获得玉版石,逆封太白山神为神应公,四时祭祀,并改金星洞为嘉祥洞。宋代封太白山神为侯,清代改封为昭灵普润福应王。太白山神灵地位不断提高同古代当地的祈雨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太白山不仅是历代诗人名僧交游胜地,在汉唐之际,还曾是都城长安去西域的一个军事要塞。由于西域多事,若遇到重要事态,就用烽火传递消息,太白山峰顶上烽火点燃,长安就知道西域形势严重。唐代还有“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的谚语,以太白之高,激励青年投军边疆。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断峨眉巅。” ① 太白山与华山交相辉映,共同装扮着陕西壮丽的河山。“太白积雪”的别致风光,永远是游人向往的对象。 流传于陕西秦岭。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天下奇观。相传,远古时关中没有太白山,有一天,从北方来了苍、黄两条孽龙作怪。苍龙吐寒气,黄龙吐黄沙,关中黎民陷于苦难之中。太白金星为拯救关中百姓,来到人间与孽龙搏斗。他斩断黄龙一爪,黄龙负痛北逃,但苍龙吹起夹雪寒风,想把金星老头儿冻僵。太白金星一时除不掉苍龙,便双腿一分,坐在地上变成横贯千里的太白山脉,挡住苍龙吹来的风雪。寒雪覆盖在太白金星的头上,就形成了“太白积雪”的景观。由于太白金星阻挡住了苍龙向南的侵袭,使这儿成了人类繁衍的宝地,人们便把这条山脉称做太白山。后来秦人来到这里居住,改称为秦岭,但仍把秦岭的之峰称做太白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