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女史箴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女史箴图分类:【传统文化】 东晋顾恺之作,绢本设色。曾为宋内府、清宫收藏。今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卷首清高宗弘历题签 “顾恺之画女史箴并书真迹”,并乾隆大玺及乾隆题字。此图卷根据西晋张华所写的《女史箴》一文画成。原文系宣扬封建道德的箴言,歌颂古代宫廷妇女的 “忠、孝、节、义” 的言行全卷为十二节。首画宫廷女官冯婕妤挺身向前,挡住越栏而出的黑熊,保护汉元帝刘?的故事。其后分别画班婕妤辞去汉成帝刘骜的车驾,表示要维护成帝的政治影响,为防微虑远而割欢同辇; 山峦重叠,一虎蹲伺,一野马从山后转出。山麓间獐兔各一,翠鸟或聚或翔。山下有一人跪而彀弩; 两人在梳妆打扮,一个背座对镜,镜中反照出面影,另一个对镜端坐梳头; 男妇相背,妇红襦侧坐,垂袂帘外,男揭幛而起,披襟蹑履将下床,状甚狼狈; 夫妇并坐,群婴绕其膝前,或为理发,或跪而牵衣,或置怀中,旁有侍婢两人; ……每节画均有题辞,说明画之主题,劝诫之意甚明。题辞即为张华 《女史箴》之原文,共计三百三十六字。《女史箴图》 比较成熟地奠定了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基本技法特征,所绘人物形象、姿态具有非常匀和的节奏感和个性特征。图卷所运用的线描技法,精细绵密而有韧性,画史上称为 “春蚕吐丝” 或“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不但精确地刻画人物的神情形态,而且在衣纹服饰的处理上,赋予丝绸以轻软流动的质感。画面中出现的曳地长裙和风吹的飘带,能够在掩盖着的足步上表现出款款而行的动向,充分发挥了线描造型的表现力。以致远自宋代米芾,近至明清诸家,都称赞此图卷高古端丽,笔彩生动,气韵绝伦。 东晋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文,分十一段所绘的图卷,现存唐、宋两种摹本。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残本九段,被认为是与顾恺之画风极为相近的初唐摹本,也是至今保留的我国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唐摹本纵25厘米,横349厘米,绢本设色长卷,笔彩生动,格调高古,每段各有题辞和独立的故事情节,构图洗炼,人物栩栩传神,笔法细密精致,如春蚕吐丝,给人以含蕴、飘忽之感,反映了魏晋时代中国人物画已经完全成熟,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