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孝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孝顺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社会封建家礼规定的子女事奉父母的行为规范。“孝”,即善事父母,《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孝”是古代伦理道德所宣扬的父子之伦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儿子事父母的行为准则。孔子十分强调“孝”,主张“养子出则孝,入则悌”,“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晋书?孝友传》)。“孝”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概言之,有①事奉双亲(父母),“夫孝,始于事亲”(《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立极开辟垂训》曰:“孝顺父母,见得父母生育恩深,终身难报。凡为儿女,皆当尽孝,父母在堂则问安,视膳,冬温夏清,孝也。父母有疾则衣不解带,药必亲尝,孝也。”②顺从双亲。子女应顺从父母的意志,不能忤逆父母的意志,后人常将“孝顺”联用,“孝尤要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凡父母言行好恶,一一体贴顺从,毫不违背,方谓之孝”(明太祖朱元璋《立极开辟垂训》)。《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死,观其行,三年不改于为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同时要“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说复谏”(清《弟子规》)。③子女要倍加爱护自己的身体。子女的肢体是父母给予的,为了使父母不为自己的安危操心,作子女的应该加倍爱护自己的身体,“孝子不登高,不履危,……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记?曾子本孝》)。④使双亲荣耀。做子女的在父母在世时要尽孝道,在父母去世之后,要继承父母的遗愿,对父母的良好品德和传统长期地保持不加以改变。男子“出事其主”,使忠孝皆备,从而扬名立身,达到孝的终极。⑤对父母的去世表示哀痛,按礼节举办丧事,并按时祭祀哀悼。“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敬,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纪孝行章第十》)。⑥儿子要生有男孩。如果没有男孩,就等于绝了后代,断了香火,这是最大的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三千之责,莫大无后”(东晋孙绰《孙绰集?喻道论》)。在封建社会中,孝顺一直被视为最高的美德,把不孝视为大逆不道。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竭力提倡以孝顺治天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