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宗室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宗室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1) 管理机构。宋初,宗室尚少,隶宗正寺。仁宗景钓三年(1036),因宗室增多,特置大宗正司,负责聚集族属而加以训导,接受族属词讼而正其违失,定其赏罚。有罪先劾奏上闻,法例不能决者奏裁。诸王宫邸官因事出入者,每日登记,季终上报。掌宗室服属远近之数,岁终录其存亡报宗正寺。凡宗室奏陈,必须先经大宗正司详酌而后上闻,不得专达。其长官为知大宗正事、同知大宗正事。徽宗崇宁三年(1104),又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今河南商丘),西外宗正司于西京(今河南洛阳),负责外居两京的宗室疏属的管理。南渡后,上述机构均南迁,其职能也有所扩大。凡南班宗室磨勘、迁转、袭封、请给,核其当否;嫁娶房奁、分家析产,嵘酌厚薄多寡而促成协议;凡宗室除应该赐名者外,皆由大宗正司定名而后报宗正寺。其迁授官资、支给钱米等事,提出意见后由朝廷核准。宗子之不听教导者,视其所犯轻重,或庭训,或拘管,或锁闭;岁久知悔,则除其过名。

(2) 居住制度。宋初,诸王邸散居京师,过从有禁,非朝谒、从祠,即无相见机会。仁宗景钓二年,建睦亲宅,专供太祖、太宗诸王子孙居住,从此开始大宅聚居之制。庆历七年(1047),建广亲宅,供秦王赵德芳子孙居住。哲宗元钓元年(1086),建成亲贤宅,供英宗二王子孙居住。元符元年(1098),建成懿亲宅,供神宗五王子孙居住。徽宗崇宁二年,改懿亲宅为棣华宅。其后又建蕃衍宅,供徽宗诸王居住。起初,朝廷设专官负责大宅的管理,熙宁三年(1070),其事改隶大宗正司。其居住两京之宗室疏属,则建敦宗院以居之,分别由南外、西外宗正司管理。靖康之祸,在京宗室俱被金人虏去,唯南、西两京宗室得全。渡江后,宗子始散居郡邑,唯亲贤宅子孙为近属,仍聚居在一起。

(3) 袭封制度。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谓之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其余宗室并封郡公。哲宗以后,皇子初命例封国公,进封则为郡王,再进封则为亲王。皇子之封王者,封爵仅限于其自身,子孙不得承袭。其子孙不分嫡庶,只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以序而迁,及其齿德稍尊,方可特封为王。熙宁元年,神宗以太祖有开创之功,特封其直系子孙一人为安定郡王,世世不绝,永奉祭祀。十年,又以英宗之故,特诏濮安懿王可世世有子孙一人袭封。以上二王虽可世袭,但并不讲究昭穆相承和嫡庶之别,而是先由父行以次承袭完毕,再由子行以次承袭。以上这些都和前代大不一样。宗女,皇祖姑、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初封多择美名,进封乃以郡国为名。亲王女为郡主,嗣王女为县主。宗室为使相者,其女封淑人,为节度使者封硕人,为观察使者封令人,为团练使者封恭人,为遥郡团练使者封宜人,为大将军者封安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称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高宗建炎元年(1127)复旧。

(4) 授官制度。宋初,诸王子初授官即为诸卫将军。真宗天禧元年(1017),诏宣祖、太祖孙初荫授诸卫将军,曾孙授右侍禁,玄孙授右班殿直。仁宗宝元二年(1039),诏宗室遇乾元节和南郊听官其子,宗室子孙不到五岁不得请求赐名授官。嘉钓六年(1061)又补充规定:凡赐名授官者,须年及十五方许计年转官。神宗熙宁二年,鉴于宗室开支浩大,于是根据“属有亲疏,则恩有隆杀”的原则对宗室授官法作了一次根本性的裁定。其要点是:只有宣祖、太祖、太宗之子,其后代可择一人世世为公,补环卫官;其余袒免亲任将军以下者,听出外官。其袒免亲之尚未赐名授官者,除右班殿直,年十五与请受,年二十许出官。以上出官人,并须经过由大宗正司组织的一定考试。如愿锁厅应举者,即依外官条件。非袒免亲,即祖宗六世孙,不再赐名授官,只令应举。以上出官宗室,可享受不拘远近指射差遣的优待。徽宗崇宁元年,为了安置日益增多的宗室出官者,又规定宗室可任正员以外的添差。由于宗室参选之法太优,“既压年月深远劳效显著之人,复占名州大县优便丰厚之处”,这就加深了宗室与其他选人的矛盾。

(5) 学校制度。宋代宗室学校制度变更较多。宋初,凡诸王属尊者,皆置小学于其宫内,谓之宫学。其八岁至十四岁子孙皆入学。执教者以教授为名。真宗咸平初,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宫、北宅教授(南宫,谓睦亲宅;北宅,谓广亲宅)。其时二宅共有教授6员。英宗治平元年(1064),因宗室增多,诏为三十岁以上之皇族新置讲书4员,为年十五以上者增置教授5员,为年十四以下者新置小学教授12员,采取按年龄分教的办法。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根据神宗初意,置宗学,意在聚集各宫宗子而合教之。后因诸王宫宅相距遥远,来往不便,于是改为各宫皆置大、小二学,添置教授2员,不设讲书,立考选法,月书季考,成绩可观者注于册。凡宗子,年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以上入大学,年不及而愿入者听其便。若无故应入而不入,应听读而不听读者,本人及其尊长皆有罚。后又改称教授为某王宫宗子博士。靖康之乱,宗学遂废。绍兴四年(1134),始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2员。十四年,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建宗学。学生以百人为额,其中大学生50人,小学生40人,职事各5人。大、小学教授各1人。入学者都是睦亲、广亲二宅子孙;至于亲贤宅子孙,以其属近,另选馆职以教之。宁宗嘉定九年(1216),诏诸王宫学归并于宗学,教授改称博士,增设宗学教谕1员,仍隶宗正寺。不久,又诏诸王宫保留大小学教授1员。

(6) 选举制度。宋初,宗子有赐名授官的优待,无须应举。个别有学业文艺特长者,许召试于学士院,合格者迁官。但这不属于科举考试,而是朝廷特恩。神宗熙宁十年,始立定《宗子试法》,规定凡宗子袒免亲之已授官者,可附锁厅试;非袒免亲不再授官,可试于国子监,由礼部为宗子单独出题考试。录取的办法是十取其五,但录取总数不得超过50人。廷试也不与进士同考。年四十而屡试不中者,特推恩量材录用。南渡后,屡次在敕文中规定,凡宗子不论服属远近与人数多少,只要是曾经获得两次文解者,即可直接参加殿试;其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第一名授承节郎,其余并授承信郎。曾经参加省试者,免量试,直接授官。宗子由此而得官者数不胜计。凡宗室应锁厅试得出身者,京官进一秩,选人则比类循资;无官应举得出身者,授修职郎;濮、秀二王之子孙中进士举者,更特迁一秩。

(7) 嫁娶制度。诸王纳妃,例赐女家白金万两,此外尚有丰厚的敲门、定礼、纳财、亲迎之礼物。诸王之子娶妇,例赐女家白金5000两,馀礼减半。属远族卑者又减之。宋初,宗妇丧夫,虽年少无子,不许更嫁,仁宗以其不合人情,罢之。宋初,公主出嫁,其夫必升行,以避见公婆之礼,神宗即位后革此陋习。宗女出嫁,宋初皆由内侍与有司负责办理。熙宁以后,因昭穆疏远,遂改为发给一定数目的奁资:祖宗玄孙女500贯,五世350贯,六世300贯,七世250贯,八世150贯。绍兴七年,因国用不足,诏玄孙减五分之二,六世、八世减三分之一,五世、七世减七分之二。再嫁者减半。无论男婚女嫁,均不得与非士族之家通婚。宗女不得嫁给尝娶人,再嫁者不拘。娶宗室女者,未仕者与官,已仕者随资序推恩。神宗时,非袒免亲宗女之婿不再授官。娶妇,由宗正司验实召保;嫁女,则令其婿召保。其冒妄成婚者,以违制论。宗室离婚,由宗正司负责审察,其确有理由者听,无故闹离者劾奏。如准予离婚,追回赐予物,退还嫁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