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术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术数分类:【传统文化】 包括遁甲、六壬、相术、星命、卜筮、堪舆等内容。古代术数发展至宋代,不仅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且也逐渐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中。 北宋景钓年间,仁宗鉴于“昔箕子演洛书,武王遂承商祚;萧何之收秦籍,佐高祖乃成炎汉”,于是命太子洗马兼春官正权同判司天监杨惟德等人撰集《景钓六壬神定经》、《景钓遁甲符应经》。数月后成书,仁宗亲制御序,认为这类术数书“上之于国家,下之于庶民,一切有为,皆宜用也”。帝王亲自倡导,六壬、遁甲之学遂大为昌盛,好事者竟援以谈兵。至北宋钦宗靖康年间,金人南侵,兵临城下,术士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朝臣祝泌奉旨编撰《六壬大占》一书,认为六壬之术与周代龟筮虽不相同,“然国事之大,不逾于此。即其条以为纲,缀辑前闻以著于篇,源流具备,体用兼该,或亦神道设教之一助。” 宋代相术亦有新的发展。《麻衣相法》一书相传为宋初麻衣道者所传授。据宋人笔记载,钱若水少时曾谒见陈抟求相骨法,陈抟见其“神观清粹”,谓可学仙,有羽化升举之缘。后邀麻衣道者相之,麻衣一见而决之,说:“无仙骨,但可作贵人卿耳。”陈抟亦精于相术,曾为太宗相诸子,认为真宗有帝王之相,在太宗立储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星命之术逮至宋代日趋完备精密。宋初徐子平对算命术作进一步改进,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项立论,四项各具二个干支,共有八字,故八字算命术亦称“子平术”。宋代的命理著作数量不少,如徐子平所撰《徐氏珞?子赋注》,释昙莹所撰《珞?子三命消息赋注》,岳珂补注《三命指迷赋》等。宋代擅长星命之术的人物亦不少,如张衍、邹元佐、程惟象之流,据说预言士大夫穷通贵贱,每发必中,万不失一。 易数卜筮之术在宋代已有显著发展。北宋邵雍撰《皇极经世书》,“凡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世称“康节易数”。之后,王?作《易学》、祝泌作《皇极经世解题数诀》、《观物篇解》、张行成作《皇极经世索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等书,各传其学。宋代精于易数卜筮的人物极多,如廖应淮、范畴、叶简、俞直等人,皆以卜筮预测世情,大至何方用兵、退敌之期,小至盗贼姓名、潜逃何处,据说每每奇中。除“康节易数”外,宋代其他流派的《易》学著作亦为数不少,如张行成撰《元包数总义》,遍采易说以释《元包》之旨;丁易东撰《大衍索隐》,专明《易传》所谓大衍之数;鲍云龙撰《天原发微》,列说384条,拟易卦384爻,以究天人之道。此外,司马光撰《潜虚》一卷,模仿扬雄《太玄》之作。张行成复撰《潜虚发微论》,认为《潜虚》一书为司马光之“心学”。 堪舆之术在宋代极为兴旺。据《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所载,有名可稽的宋代堪舆之士共有43人。宋初陈抟深得堪舆奥秘,吴克诚曾师事之,并得《青囊书》授其子吴景鸾。吴景鸾聪慧过人,精研其书,名闻遐迩,被仁宗授司天监正。景鸾之学授廖金精,金精授傅通伯。宋朝南迁,通伯奉诏相杭州之风水,认为该地“只宜为一方之巨镇,不可作百祀之京畿”,故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宋代的堪舆之士人才辈出,堪舆著作亦时有问世。赖文俊所撰《催官篇》一书,以诗歌形式评述龙、穴、砂、水之说,认为如择阴宅得法,“骤发官贵非为难”。蔡元定所撰《发微论》一书,分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顺逆、浮沉等16篇,以发明地理风水之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