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词

分类:【传统文化】

词兴起于唐而大盛于宋,宋词,被后人奉为能与楚骚、汉赋、唐诗、元曲并驾的“一代之文学”。词为曲子词之简称,原指用燕乐曲调歌唱的歌词,在晚唐五代更趋流行,形成了西蜀与南唐两个创作重心。北宋前期词即直承南唐词而来,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晏殊尤好冯延巳词,词风也多有承袭,词体以小令为主,题材不出遣兴娱宾、恋情别绪,幽约深婉,清丽闲雅。但晏词较冯词更多哲理思致,力图超脱人生的烦恼愁怨。欧阳修同受南唐词的沾溉,但在传统的主题与风格中融入了更多的人生感慨,情致更为深挚,并以豪宕遣兴之笔化解其情,表现为及时行乐、把玩人生的豪兴。柳永则在继承中更多地表现出革新倾向。与晏欧身居高位不同,柳永长期生活于市民阶层中,流连于花街柳巷,故其词多表现市民情趣,尤致同情于青楼中人。柳词对传统的词境有所拓展,将词推向了江湖漂泊的羁旅生涯以及都市坊曲的风流繁华。在体裁上他一改小令的一统天下,继张先在初试锋芒以后,更是大量运用慢词,并采俚曲入词,由此扩展了词体的表现力,词人得以在词中铺叙情事,使词改变了原有的含蓄简约而走向情致酣畅。柳永还尝试运用俚词俗语,使词呈现出通俗化的格调,某些作品雅俗兼融,别开生面。柳永的探索实为豪放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北宋中后期伴随着激烈的政争党祸,文人的命运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变化,加上文学革新思潮的推动,词风的新变势所必然。首倡变革之风者当推苏轼。他以旷世才情首标词的豪放之格,进一步拓展词的主题范围,使词更多地转向抒写人生怀抱、国事民生,将一己的情怀置于天地宇宙、往古来今的大背景中加以展现,放笔挥洒,纵横自如,一扫传统的绮罗香泽之态,出之以豪迈奔放、清朗俊逸之格。人们往往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词的作风。苏词也不是一味豪放,集中也不乏温柔婉丽之什,但即便是这类词也没有常见的媚姿腻态,而具一种超拔旷达之致,即深于情又能超于情。要之,苏轼的词境乃由豪而入于旷。

尽管苏词有如此开拓,但在苏门弟子中嗣响并不明显。黄庭坚时有豪健疏朗之作,差可比肩苏轼,晁补之也每有豪放之笔。作为词坛翘楚的秦观则依旧步武婉约辙迹,将词的本色传统推向新的高度。秦观之词以深于情、婉于词而著称,善于表现刻骨铭心的情感历程、敏感细腻的心灵世界;尤其在遭贬之后更将身世之感融入艳情离绪,风格趋于凄婉沉挚。与秦观足可相提并论的是晏殊之子晏?道。他经历了家道中落,却依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人真率而多情,其词亦以情深婉丽见长,尤多追忆旧情之作,有不堪回首之感。他在继承乃父温婉词风的同时融入了欧阳修的深挚跌宕,时露生新峭拔之迹,更多琢炼之功。

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当属周邦彦。周氏娴熟音律,又擅赋作,他发展了词的婉丽传统,富缠绵柔媚之致。在慢词的写作上尤见功力,每以错综之笔颠倒时空之序,往复勾勒,排?跌宕,极尽铺叙之能事,但又辅以用典虚拟等手法,使笔致深曲含蓄,不致直露无馀。遣词追求精工富丽,妙合音律,且多化用前人尤其是唐人诗句,增添其典雅色彩。由于其卓越的创作成就,以至王国维拟之为诗中杜甫。

南渡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她一方面坚持词的本色传统,宣称词“别是一家”,一方面并不墨守成规,故其词能开辟新境,别具风神。她既不满豪放词家对传统突破太过,使词成为“句读不葺之诗”;又反对软媚过甚、词语尘下的俗格。其词虽也抒相思离别之情,但深挚而不俗艳,格调俊爽洒脱;南渡后融入家国之痛,更有刻骨铭心之感。要之,清照词在婉约中具神骏遒逸之致,部分作品甚至有豪放之风,以至论者许为“闺阁中之苏辛”(沈曾植《菌阁琐谈》)。这与她不同流俗的才情识见是密切相关的。清照词的语言诚能臻于“以俗为雅”的化境,虽采寻常语入词,却能于浅近自然中透出高情雅趣,令人玩味无穷。在这一点上可媲美李后主。其清新疏宕的词风也开启了南宋清空一路的词派。

宋金战争的时代风云,故土沦丧的国耻家难激发了普遍的爱国热诚,为豪放词的涌现提供了现实土壤。张元?、张孝祥等嚆矢于前,陆游、辛弃疾等继响于后,形成了南宋词中的豪放一派,辛弃疾则是此派的领军人物。他以抗金志士的身分南归,虽长期投闲置散,但始终不忘恢复。辛词的重要内容即是抒写抗金报国之志,以及此志不能实现的愤抑悲慨,词中饱含着爱国忧时的激情。他对词的固有传统的突破又大过于苏轼,由“以诗为词”进而为“以文为词”。词中大量运用典故,常参以散文句法及赋体笔法,使词别开生面,迥异常格。辛词纵横古今,大气磅礴,难免失之粗豪;但部分词作又兼用比兴,以香草美人等意象传忧抑委宛之情思,跌宕沉郁,回肠荡气,有些词低回宛转,甚至不减婉约派词家。在辛弃疾的感召下,陈亮、刘过乃至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诸家,均走豪健雄放一路,形成了南宋豪放派的创作群体。

随着宋金对峙、南宋偏安之势的确立,南宋中期以后词的主流又归趋婉约,但仍在进一步追求典雅的审美风范,琢词炼句,审音合律,故论者又称之为“风雅词派”或“格律词派”。据宋季词论家张炎的分析,此派大致可分为清空与质实两大风格范畴。

“清空”的代表为姜夔。他以布衣之身漂泊江湖,才高多艺,游食于公卿之门,为范成大、张鉴等达官名流所赏识。姜词虽以情事为其主题,但一般不从正面铺陈其昵狎温柔之态,多作侧面的烘托、影射,常于追思怀恋中刻画其情意深切,故少了几分香艳软媚,却平添了清雅脱俗之趣。词中所描摹的意象多属清冷之物,如冷月、寒山、清荷、梅花等,并偏好冷色调的形容词,以渲染意境之幽邃空寂。其运笔每避实就虚,不着色相,遗貌取神,重气氛之烘染,以求空灵渺远之风神。琢词锻句,力求醇雅,考究音律,一丝不苟,且能自度曲调,创为新声,其集中有17首自度曲,旁注工尺谱,成为宋词音乐中罕见的珍贵史料。论者指出,姜夔之词实以江西派诗之硬笔救婉约派词之熟软,复以晚唐诗之风神益曲子词之远韵。约与姜夔同时的高观国、史达祖,亦以词风情清峭为特色,但高、史之作每有弄巧生新之弊,或即过于琢炼所致。

“质实”则被归之于吴文英。吴氏身世亦多落魄,以清客之身游于公卿之间,虽沉晦不显,其词名却卓然高标。在追求雅韵高格方面,他与姜夔可谓一脉相通,但姜词偏于清峭疏隽,而吴词则取质实扶丽。吴文英亦是深于情愫的浪漫文人,故其词作亦集中于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交织着两情相悦的欢愉及人去缘尽的怨悔。但通过种种曲笔错综、奇思妙想,将这些情缘表现得扑朔迷离,如梦似幻。吴词的章法较之周邦彦更错落颠倒,不可端倪,而词中意象安排之密集更令人目不暇接。加上他喜用色调扶艳的词藻修饰意象,更增词风之密丽。他还编织进众多的典故,加以翻新活用;或用代词指物,使寻常事物带上了新奇色彩;或活用词性,或改变词语的正常搭配,力造生新之境。凡此都使吴词表现出迥异常格的风貌,同时也召致了晦涩零乱的诟病。但吴词并非一概凝涩晦昧,论者指出,其佳作实具内潜之气、神骏之势,“有灵气行乎其间”(戈载《七家词选》)。有些词也写得清疏明快,或神高意远。

宋末至元初,豪放词家发出慷慨悲歌,文天祥、刘辰翁等人的词,以豪放写沉郁,抒发家国之痛,迸射出一道爱国主义光芒。而婉约词家仍恪守词的当行本色,但作品中注入了深沉浓重的家国之感,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周密、王沂孙、张炎同为宋元之交的传统派代表词人。他们远祧周邦彦,近承姜夔或吴文英,词风以清雅妍丽为主。有感于国破家亡的时世,他们的词更多以咏物寄托情怀,幽忧之思借物传出,浑化超远,意在不即不离之间。张炎在创作之外撰成《词源》一书,总结了词之渊源流变,以宗尚姜夔相标榜,提出“清空”的词学范畴,其咏物及纪游诸作寄寓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王沂孙传世之词更是重在咏物。在异族统治下他们只能借咏物寄意,这些词都写得言近旨远,寄记遥深。

对宋词的研讨评论、搜集刊行几乎与其创作同步,而在后世更趋繁盛,蔚为显学。宋词总集的编纂始于南宋中期。现存最早的宋词总集是南宋曾?编成的《乐府雅词》,选词崇尚典雅,保留了原初的词体、词乐资料,弥足珍贵。南宋时期又陆续有多种总集问世,如黄?的《花庵词选》、赵闻礼的《阳春白雪》、周密的《绝妙好词》等。至明后期毛晋汲古阁所刻《宋六十名家词》标志了宋词总集的刊行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其数量、范围、体例均超越前人。有清一代堪称词学中兴,康熙间朱彝尊与汪森编成36卷本之《词综》,网罗宏富,标榜“以醇雅为宗”,其后选集、汇刻续出不断。1917年朱祖谋编辑的《?村丛书》为近代规模最大的词集丛书,其中宋词别集占绝大部分,且多以稀见善本为主,精校订补,大有功于词林。由赵万里校辑,1931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行的《校辑宋金元人词》在网罗词的佚作上,是一项卓越成果。唐圭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广采博搜,编成300卷的《全宋词》巨帙,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线装本,后有中华书局的新版本,共收词家1,300余人,词作的的近2万首。其后,孔凡礼又辑得若干遗佚之作,编为《全宋词补辑》。宋词的这份宝贵遗产受到后人越来越多的珍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