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货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宝货制度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末王莽改制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王莽即位后,改革币制,所造各种货币通称宝货,实行一套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宝货制”。于始建国二年(10年)实行。五物指五种不同的币材:龟、贝、金、银、铜;六名指六种不同的货币:黄金、银货、龟币、贝币、泉货和布货。二十八品即分28个等级,其中泉货6品:小泉值1(钱)、幺泉值10、幻泉值20、中泉值30、壮泉值40、大泉值50;贝货5品:贝1枚值3钱,壮贝每朋值50钱,小贝每朋(2枚)值10钱,幺贝每朋值30钱,大贝每朋值216钱;布货10品:小布值100钱、幺布值200钱、幻布值300钱、序布值400钱、差布值500钱、中布值200钱、壮布值700钱、弟布值800钱、次布值900钱、大布值1000钱;龟宝4品:子龟值100钱、侯龟值300钱、幺龟值500钱、元龟值2160钱;银货2品:普通银每流(8两)值1000钱、朱提银每流值1580钱;黄金每斤值10000钱。这种五光十色货币流通,搞乱了人心和市场,且连早已失去了货币性能的龟甲、贝壳又重新拉入流通领域。尤其十种布帛,一级只差一分长、一铢重,很难区分。龟贝也大小不一,难以定价。实际流通中,民间只行用小泉、大泉。金、银是官家富商才有流通,这种币制改革只行用两年,天凤元年(14年)废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