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族的传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族的传承分类:【中国民俗】 传宗接代是家族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家族的繁衍势必使原有的体系不断膨胀,最终分解为若干同一祖先的不同分支。 旧天津大家族实行家长制(一般家庭也以现存第一代男性为家长),五服以内家族中亦实行族长制。族长是由族中各系共同推举,由辈分大、社会地位高、有权威的德高望重者担任。族长的职责对内主要是对族内各系的重大事情进行决策,调节族中各系之间的关系纠纷以及主持族中的祭祀、庆典等;对外则是与社会各方面交往的家族总代表。但由于天津城市经济发达,人们思想相对开化,对族长或五服以内的长辈虽很尊敬,但很难形成很强的权威感。 家族传承的实质体现在家庭的代代传承上。除了家长制的传承以外,最主要的也是最实质的还是祖业的传承。由于人丁代代繁衍,分支代代增多,膨胀的大家庭往往以家长的换代为机会,分解为大家庭名义下的若干小家庭,再各自实行繁衍。这种传承形式,天津俗称“分家”。分家后,兄弟各支系依排行可称“长门”、“二门”、“三门”等。 这种析产式传承形式,一般要由族长主持并最后拍定,主要参加意见者还要请几位同族长辈中较有声望者,少不得要有“舅老爷”(母亲的兄或弟),这样才能基本上达到公平服众,且起公证的作用。在征得各人认可的情况下,族长拍定,立下析产书,各人(包括族长及各公证人)画押后执行,不得推翻。 另一种祖业传承形式是渐分式的,亦即当长子成家后,家长便将家业的一部分分给长子令其独立,待次子成家亦如是,往往家长不再分家产予幼子,而是同幼子一起过。幼子则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至于双亲的丧葬发送,则兄弟几人均有责任,共同分担,舅舅是这类大事的当然监督人。这种析产形式,不需要族长出面主持,只需向诸子说明至多请舅舅旁证一下即可。 还有一种传承形式是分家而不析产。当家长去世后,由长房二代接任家长,各房各自过,家产不分,一切由家长决定。但这样的形式往往只能维持大家族于一时,终究还是会在适当的时候由族长主持而分开。 同宗九族五服正服图 妻为夫族服图 天津传统家族的祖业传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有祖业继承权的只限于男子,女子因要出嫁于外姓,故无继承权,而由父母,特别是母亲给一部分积蓄或细软作为安抚。个别情况,如有女子持独身主义或因缺陷不得出嫁者,也有继承权,分得多少由族长等人决定。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家长去世时尚有幼女未嫁,分家时,族长按等份预留一份,由长兄代管直至其择偶出嫁时作为嫁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