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屯田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屯田兵分类:【传统文化】 驻屯边郡从事农业生产,自给军粮的士兵。起源于西汉。西汉汉民族与北方匈奴族的矛盾和军事冲突,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北部边郡。汉文帝时,为巩固北部边防,采纳晁错的“移民实边”政策。后因战争规模扩大,数十万士兵征发至边郡戍屯,同时又在自敦煌到盐泽的西域道路上,沿途军事、农业设施,均置兵戍守。以后各帝亦在对边疆异族用兵同时,留下步兵驻屯。屯边驻军所需粮草,由内郡转运,费力耗时,边兵常遭断饮威胁。于是令边兵自给自足,建立屯田领导系统,设置各级各类田官、吏卒,其名繁多(参见《史记新证》八○页),称为“军屯”,担负戍边和农垦两大任务,由农都尉统御。屯田兵,亦兵亦民,可免征调之繁;屯积充足的资粮,可减输运之劳;兵为自身而战,父子相保,士气提高;巩固边防,勾通和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往来。但也破坏了西北的植被。后代各朝,多有设屯田兵的,以戍守边疆、要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