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黔诸族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川黔诸族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和夔州路大致在今四川、重庆和贵州境内。这里分布着种族繁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在今贵州省中、东、南部的西南蕃(其中以五姓蕃最著名),西北部的罗氏鬼国,西南部的罗殿国、自杞国,北部的高州蛮;今重庆市东部的施州蛮、渝州蛮,今四川省北部的茂州蛮、保霸蛮,南部的叙州三路蛮、泸州蛮,中南部的黎州诸蛮,雅州西山野川路蛮,等等。这里幅员广袤,地理环境复杂,各族生活方式也因地而异。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少数以射猎、伐木为生。农业方面,一些地区虽土宜五谷、稻粟再熟,但生产力低下,刀耕火种仍很常见。一般无桑蚕,葛麻纺织较普遍,人们大都椎髻跣足,穿各种斑布、绯布,或披毡。住房除一般竹木楼居外,部分山区叠石为屋,高有数丈,一些偏僻地区还在树上作屋,或穴居岩谷。畜牧业有一定发展,尤其产马,数量可观,还有各种牛、羊等。游畜部落人们穿皮革衫裤,戴毡帽,披毡衣,甚或有皮靴。其所用毛毯盖屋,或已似今蒙古包。手工业方面,除葛麻纺织、皮毡制衣外,莎草布制品也是一特色,如风琶蛮部族能制各种莎罗毡、毯、幔、鞍等。矿冶有丹砂炼水银、各种金银制品,铜鼓是这里许多民族的文化象征。商业往来,大理至广西一路所经自杞、罗殿诸地较为活跃,黎州等贸易集散地也较繁荣,但广大区域极其闭塞。许多部族只有通过朝贡得到一些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朝廷的赏赐优厚,其中西南蕃朝贡尤为频繁。各少数民族歌舞颇具特色,有葫芦笙、横笛、铜鼓、铜锣等乐器,西南蕃的“水曲”即今各族芦笙舞的前身。一般都无文字,刻木为契,信巫鬼,好祭祀,疾病不用医药,但击铜鼓以祀鬼神。一些地区尚崖穴葬、山穴葬。或也凿齿穿耳,甚至有食人的野蛮风俗,茂州诸少数民族盟誓时要活殉奴婢。性格强悍,以仇杀为常。部分少数部族乍服乍叛,战争频繁。总之,这里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千差万别,有的地区蕃汉文化交流繁盛,社会发展迅速,如南平军(今贵州平塘)到南宋时,已是“衣冠宫室,一皆中国,四民迭居,婚冠相袭,耕桑被野,化为中华”(《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而有的地区还极其封闭而原始落后。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