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市舶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市舶司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唐代于广州设市舶使。亦称押蕃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征税诸事。宋代海上贸易发达,于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市)、温州、苏州、华亭县(今松江县)、江阴军(今江阴县)等地设市舶司,由州郡官担任市舶使。神宗元丰(1078―1085)后设提举市舶司。元、明两代设市舶提举司。市舶司长官历代均为市舶使,后亦称为提举。清代不设此官署。 官署名。亦称市舶使司、提举市舶司、市舶提举司。宋始置,掌海外贸易诸事。宋于广州、杭州、明州等地设提举市舶司。各以市舶使领掌。南宋初,市舶司一度归转运司,后复置。元沿宋制,于江浙行省之庆元、泉州二路及江西行省之广州路设市舶提举司,各以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等官掌之。明于泉州、明州、广州设市舶提举司,各以提举1人,副提举2人主掌,管理朝贡贸易之事。后因倭患,裁各地市舶司,仅存广州一地。清废市舶司,以海关代之。 古代国家在沿海城市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类似近代的海关。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据史籍记载,始于秦代,丝绸、漆器、铁器等商品流入朝鲜、越南等亚洲古国。汉代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陆路贸易在边境关市上进行,海路贸易的商船从合浦郡徐闻县 (今属广东) 出发。中国的丝绸等商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往西,经新疆到伊朗,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这条商旅要道,后来被誉为 “丝绸之路”。汉代的对外贸易,有官营,也有私营,都不得出售违禁商品。当时的违禁商品有兵器、铁器、铜钱等,违者处以死刑。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广州开始成为海路贸易的重镇,而在北面,张掖则是重要的内陆口岸。隋炀帝时曾派副部长级的大臣裴矩驻在张掖,主管通商事务。为了开辟南洋贸易,朝廷还派遣官员出使在今马来半岛的赤土国。到唐代,中国官方和私商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尤其以海路贸易为盛,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南洋诸国的商船云集广州,于是朝廷便在广州、扬州等口岸正式设置专门的官员市舶使,负责检查出入海港的 “市舶” (商船),征收商税,对某些珍贵商品实行专卖和专买。宋代将市舶官员发展为专门机构即市舶司,在广州、杭州、明州 (宁波)、泉州、密州等地都设置有市舶司,负责管理海路进出口贸易。私商必须向官方申请类似护照的凭证,才能出海。元明两朝,海路贸易有增无减,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开拓了海外市场,许多中国商人随着郑和舰队,或循着这条海路,远航通商。因此,照样设置有市舶司。清初曾一度实行海禁,康熙二十三年 (1684) 解禁,次年宣布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 (连云港) 四处为对外贸易口岸,分别设置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结束了长达千年的市舶制度,开始了设置海关的历史。清王朝对外贸控制较严,出海贸易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许多商品如铁器、米粮、书籍等都严禁出口。乾隆二十二年 (1757),闽、浙、江三处海关被取消,限定广州为单一对外口岸,并逐步实行垄断贸易。这种闭关自守的局面直到近代才被西方列强的枪炮打破。 亦称市舶使司、提举市舶司。官署名。唐代只在广州设置,掌港口海外贸易事务。宋代随着海外贸易的日益发展,先后置市舶司的港口有广州、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的板桥镇(今山东胶县)、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北)、江阴军(治今江苏江阴)、温州、澉浦(今浙江海盐南)等处。其长官称市舶使,或称提举市舶,简称舶使。开始由州级地方官或各路转运司使兼任;北宋末期,广、泉、两浙诸市舶司开始置专任官员,其下有监官、专库、手分等官吏。级别较低的市舶机构,或称市舶务,置监官,常由知县兼任。其主要职掌有:一,对入港海舶货物进行检查和抽买。经抽买后的舶货,才发给贸易许可凭证,其凭证称“公凭引目”或“文引”。二,抽买所得物货的保管、解送及出卖。保管有市舶库,然后依条分纲,差使臣、衙前管押,运送京城。某些剩余或粗重难运之货物留在本地自行加息估价出卖。三,对出港航海货船进行检查与发给“公凭”。严禁铜钱、军用等物资的出口,也禁止驶向敌国与禁地。经检查合格,并由本地有物力的数人作保,方发给公凭,允许其出海贸易,回来时要交验。不请公凭而擅行的船只,许人告捉,船物没官并予判罪。四,对蕃舶的招徕及迎送。市舶司可遣人持敕书、信件或委托商船往外国招徕外商。主持对蕃舶迎送招待和定期犒宴、定期祭神祈风等公务。外国商舶遇难,飘泊到港,要负责救援、接济安顿,直至送回本国。五,管理蕃坊。选派蕃长,规定蕃客经济活动的条例,处理外商户绝遗留财产等。北宋时,广州、明州、杭州三港市舶司最为著名,简称“三司”,其中广州最繁盛。南宋时泉州港崛起,其地位几乎超过广州。在宋代国家财政中,市舶司的收入实为国家重要财源之一。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市舶司不但在海港进出口业务管理上日渐完善,而且在宋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见“阅货”、“抽买”、“祈风”。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