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安君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平安君鼎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末期卫国铜鼎,后流传秦国。1978年出土于河南泌阳县东官庄北岗秦墓。铜鼎形状为扁体短足,嵌饰红铜。通高15厘米、口直径13厘米、腹深10厘米。鼎盖外面和鼎腹上各刻有铭文两处,字体属六国古文。盖铭两处,一处十行二十四字:“廿八年,坪(平)安邦 (司)客 (?)四分( ),一益(镒)十 (斤)半 (斤)四分 (斤)之?(重)。”另一处八行十七字:“卅三年,单父上官勹(庖) (宰)熹所受坪安君者也。”腹铭两处,一处八行十九字:“廿八年,坪安邦 (司)客 (?),四分六益(镒)半 (斤)之冢(重)。”另一处七行十七字:“卅三年,单父上官勹(庖) (宰)?所受坪安君者也。”铭文中的“司客”为官职名,“ ”是计算鼎实的容量单位,常见于韩魏鼎铭。 “镒、 ”指重量,“庖宰”是战国时管理膳食的官员,常见于六国器铭。单父为地名,在今山东省曹县境内,战国时属卫。平安君或平安侯为卫国分封在单父的贵族。战国后期秦相魏冉的封土陶邻近单父,秦始皇时期,单父为秦人占领,估计此时平安君鼎流传秦国,成为秦人的战利品。故平安君鼎铭中的纪年是卫嗣君的年号,这件铜鼎实际是卫国的器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